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屏蔽青少年模式”岂能成牟利方式

    近期,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审结一起购买会员即可破解“青少年模式”的不正当竞争案。该案原告的APP内设置了“青少年模式”。该案被告某公司运营的APP,将“青少年模式”弹窗自动关闭功能作为“会员尊享特权”之一,以“限时免费”吸引用户开启该功能。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300万元的经济损失。

    (10月15日 澎湃新闻)

    真可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本来是防范青少年过分沉湎于游戏、短视频的青少年模式,却可以被部分APP开发者以会员的方式轻易突破。

    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75亿。

    众所周知,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很难果断拒绝诱惑,正确对待能给其带来欢乐,缓解压力的网游和直播。对此,父母固然应尽到监护责任,但拥有强大技术的平台无疑更应尽到相应责任,构建科学合理,没有纰漏的青少年模式。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一些APP不仅未尽到一定的社会责任,反而利欲熏心,刻意通过架空青少年模式来扩大知名度和牟利。报道所指的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毫不客气地说,其行为既是一种侵害其他APP正常运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更是一种毒害青少年,漠视青少年前途和未来,以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作生意的失德和违法行为,这与现实社会中专门吸引容留青少年的黑网吧没有本质区别。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构建青少年模式是法律底线和红线,任何应用和平台都应恪守,更不该将突破、屏蔽青少年模式当作吸引用户的牟利方式。在技术越强,责任越大的常识下,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理当成为首要责任人,而非见利忘义地赚取黑心钱。涉事APP被判300万元赔偿并非小数目,同时也给其他运营商敲响了警钟,提醒其诚信经营,重视青少年权益。监管部门更应该主动作为,严惩重罚这些不法APP,扫除通过损害青少年权益牟利的灰色生意,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长的互联网环境。

    史洪举(法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