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外体育训练
不能“虚火上身”

    今年10月中下旬,北京各区中小学陆续开展四、六、八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统测,很多家长也忙于带孩子参加校外体育训练。在此过程中,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教练专业水准差”“训练场所随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10月27日《法治日报》)

    在以往,家长更喜欢把孩子送进奥数培训班、游学夏令营等,鲜少有家长会专门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班。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比如体育被纳入中考;“双减”政策的实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体育培训变得十分火爆。相关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300亿元。

    但揆诸现实,越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也越容易带来野蛮发展。一些体育培训班甚至就像其他“应试教育”的培训班一样,都是出于为了应付考试的目的。

    所以体育培训行业,不能“野火”和“虚火”上身,不能偏离了健康发展正轨。面对呈野蛮生长之势的体育培训行业,需要多措并举予以引导与规范。

    一方面监管不能滞后,要能加强监管力度,校外体育训练在机构准入、教练资质等方面,要能加强规范管理。另一方面,重视体育教育,也要避免变成“唯分数论”,不仅要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更要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爱上体育运动。对此,就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要祛除体育教育功利化倾向,让体育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学校、家长重视孩子身体素质,也要将功夫下在平时。还要提高体育教育的软硬件基础,比如提高对中学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加强对校园体育场所、器材的建设投入力度等。

    校外体育训练不能偏离“跑道”,而要回到正轨,也要回归育人初心。通过形成各方合力,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能推动校外体育训练规范发展,更好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戴先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