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间十分钟 “野”点又何妨

    三年里来,推开家门的第一时间,徐涵经常是着急慌忙地上厕所,她对妈妈的解释是,在学校里憋了一天。这是她上初中以来的常有状况。她解释说,班主任会坐在教室后边“全天候”盯着,无论上课或下课。课间十分钟需保持静默,不许说话,想上厕所了才能离开座位。

    (10月27日《南风窗》)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曾经的课间10分钟是令人回味的,那个时候的校园是喧嚣的、是沸腾的,也是美好的。不知何时开始,课间10分钟由喧闹变成了宁静,学生自由活动也变成了“圈养”,孩子们也如“人质”一样被严格看管了起来。

    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间竟然不能下楼“撒个欢”,这样的“文明圈养”和将孩子们困在“牢笼”里实在没有多大区别。尽管这几年,舆论一直在声讨这种“文明圈养”,但学校依然“有苦难言”“涛声依旧”。

    尚未成年的孩子对力量控制能力弱,磕磕碰碰是常事。默许孩子课间嬉戏打闹,无疑将增加意外发生的几率。一旦孩子课间10分钟内出现意外,学校会分散过多精力去处理。加上许多学校生均活动场地本身就狭小,作为管理者当然会担心出事,禁止孩子在有限的空间嬉戏玩闹。“将孩子和脏水一块泼出去”成了一种平衡过后的“次优选择”。

    之前,李镇西先生在《凭什么不让孩子在校园“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一文中说:“允许学生有条件高声喧哗和追逐打闹,绝不是培养没有教养的野蛮人,而是不束缚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像花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开放罢了。”李镇西先生的观点正好说到了家长的心里。几年来,无数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能出教学楼玩耍。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课间10分钟重新找回“失去的美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不仅要在教育资源方面持续扩面,更需要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力争提升生均活动面积,给孩子一个能自由活动的空间,这是其一。

    其二,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原则,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教条思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不能因噎废食,因个别安全事故就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第三,在鼓励孩子嬉戏玩耍的同时,学校和教师必须对孩子加大安全教育,让孩子在玩耍和安全方面形成一个“最大公约数”。北京、上海、湖北等多地出台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事故各方责任进行了严格界定,为校方管理松了绑,因此一旦孩子在课间10分钟活动时出现磕磕碰碰等意外,希望家长们不要过分苛责学校。

    课间十分钟,“野”点又何妨?

    樊树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