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双减进行时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召开现场推进会 推动课后服务从“有”转“优”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上纸塑课。

    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一项重要举措,课后服务当前在宁波推行的整体情况如何?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交流互鉴?还存在哪些不足?课后服务后续如何从有向优发展?为了让课后服务进一步走深走实,让宁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有含金量,11月8日下午,宁波市中小学课后服务优质工程推进现场会在余姚举行。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樊莹 通讯员 张苗妙

    经验分享

    这些学校的做法各有特色

    11月8日下午4点,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内热闹起来。“快点,快点,纸塑课要开始了。”一群孩子飞奔进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找空位坐下。

    开学以来,课后托管服务时段的素拓课程,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光。学校将社团课程和素拓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适度延展。同一时间,一群踢球的孩子在操场上肆意奔跑。拉大提琴、小提琴以及学跳舞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精进技艺……

    13大类,低段36门素拓课程、中高段56门素拓课程,尽管学习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这是参会者在推进会现场看到的一幕。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孙杰峰提到,自2014年起,学校课后服务经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主要解决一、二年级学生接送困难问题,到现在建构起“1+1+X+1”课后服务育人体系。

    其中,第一个“1”是指设置一定时间的“健身阳光体育运动”,第二个“1”是指以静为主的自主作业课程,“X”是指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素拓课程”,最后一个“1”则是专为下班迟或者临时有事的家长设立的一项爱心服务。这种“官方带娃”模式,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课后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

    石画塔山、手绘塔山、塔山陶艺、笛绎塔山……象山县塔山中学借力课后服务,做“塔山文化”课程。

    比如,推出了“寻塔山文脉、植家国情怀”的项目化作业。它以塔山文化为核心,引领学生通过了解学校名称来源和家乡文化,激发学生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另外还设置了整理性作业,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反思、主动学习的习惯。

    此外,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结构或思维导图的整理,帮助学生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从“服务学生”到“服务师生”,学校还成立“塔山运动群”,一周四天邀请教练为老师们提供运动机会,提升教师的凝聚力。

    针对乡镇学校家长无时间看管孩子、无能力辅导作业、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发展等诸多问题,地处乡镇的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针对性地开展“三全一整合”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从“全学科”作业辅导课程、“全开放”校内学习空间,再到“全个性”特色发展课程,实现全覆盖。

    学校还将未来科学院作为课后服务主阵地,下设风筝设计研究院、生态农科研究院、项目化学习研究院、机器人技术研究院这四大研究分院,通过实践基地的升级、应用场景的创建,弥补学生劳动教育、社会性实践的缺失。

    “例如,我们研究土豆的前世今生,不仅学习种植、养护,丰收后还在餐桌上进行百变尝试,并研究其营养价值及优选育种,一个项目进行多领域研究。再如鱼菜共生系统,不断进行升级、迭代,从1.0版本到4.0版本,一个项目进行多层次研究。”校长赵丽尔提到一组数据,目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已经高达99.36%。

    现状分析 两年来做到能收尽收

    2021年7月,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团市委率先在全省试点暑期托管,之后课后服务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据统计,今年秋季学期,宁波全市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数占全部中小学的96%,学生参与率将近90%。

    宁波课后服务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课后服务对象延伸至学前和高中,服务时间从工作日延伸至节假日(包括寒暑假),有效破解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子女放学后或节假日照管难题,缓解高收费校外培训带来的焦虑,做到能收尽收。

    两年来,30个校内创新项目入选浙江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市级课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入选2022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后续发展

    抓好三个“一体化”

    让课后服务从有转优

    下一步,如何推进宁波的课后服务从有转优?现场会上,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副总督学何倩解读了市教育局前不久出台的《宁波市中小学课后服务优质工程方案》,强调了课后服务的三个“一体化”。

    课内课后一体化。核心是抓好课后服务课程群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发展,要把50%的课后服务时间用于学生特长发展。

    校内校外一体化。要坚持校内为本、校外为辅的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体系。校外资源的引入上,既要大胆开拓、积极开发,又要严把入口、保证质量。

    线上线下一体化。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要借助网络资源加强“课后服务资源库”建设。鼓励跨校、跨区域云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城乡课后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