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双十一”活动在各大电商平台火热进行。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方太电商精英班的教室里,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为顾客答疑解惑,处理售后问题,与线上顾客交流、协商,十八般武艺尽数施展。 (11月10日《现代金报》) 实习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但在具体实施时又多走偏,引发争议现象。宁大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这次实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唱好了这“三台戏”。 第一,与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唱好校企合作“连台戏”。 遴选和确立实习单位,是学生实习的头等大事。学校与方太合作已走到第三个年头,成绩和事实都表明,学校在与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上用心了,也出彩了。 第二,结合企业实际灵活安排实习实训时间,唱好实习育人“重头戏”。 关于岗位实习时间,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一般为6个月,具体则由职业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但现实中有的学校考虑到往往返返耽误教学,就倾向于“6个月”集中安排,而企业方面考虑到生产任务、工资成本等,又多期望排在工期较紧的时候,有的还联合地方给学校施压。这次实践实操培训为期40天,时值电商年度大促期,提前安排参加企业文化营、企业导师上实操课、校内老师上理论课,最后进入电商实训环节。校企双方互相理解、相互补台,让学生于实战当中认知了压力和场景,体会了情绪控制和压力释放,兼顾了企业诉求,体现了育人本质是一举多赢。 第三,探索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高协作制度,唱好双师合作“共育戏”。 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校认为理论教师该讲的平常都讲了,实习就不要去搅合了,白费钱。这种考虑偏重利益权衡,并不正确。本次实训,企业导师、校内老师既各司其职,又共同完成授课、考核、打分,而且还要将同学们在实训过程遇到的真实课题也纳入毕业论文的选题中。这样的模式,从供的角度讲,是为学生实习精准提供服务;从馈的角度讲,是通过实践检验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合不合理,科不科学,适不适用。但综合到育的角度来看,则是真正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张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