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校不是“包工头”

    近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发帖称,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克扣学生实习报酬,部分校领导从中牟取巨额收入;一个涉及金额数千万元的账本中,记录了人力资源机构转账给学校多名领导的明细和分配比例。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11月14日光明网)

    在公开的账本中,一张上面写着“总价19.5元/小时,学生15元/小时,学校4元/小时,本人0.5元/小时”,费用合计114206元,其中记账人所得14274元。按照这一分配比例,学生劳动报酬的23%都要被学校和老师拿走。这起举报是由于“前夫反腐”才得以暴露,如果不是这样,这一事件能否顺利曝光还犹未可知,读来令人唏嘘。

    更令人气愤的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当事学校相关人员以一句“当事人已离职”轻飘飘带过,俨然没有认识到此事的危害性。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禁止克扣学生实习报酬,国家是有明确规定。之所以这样规定,道理很简单,职业学校说到底是教学机构,不是包工头,也不是人力中介,不能把学生实习做成生意。而职校组织介绍和输送学生进工厂实习,说到底是一种特殊教学行为,如果职校收取或者克扣学生实习报酬,则涉嫌乱收费。职校把实习当生意,很难保障实习不变质为廉价劳动力,进而也就很难坚持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

    近些年来通过各方努力,我们的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补短板成效显著。但客观而言,这离国家的规划和社会的期待还是有一定距离。这其中,原因众多,但把职校实习搞成给学校和教师“创收”,让职校声誉一再受损,无疑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欲强人者必先自强,欲信人者必先自信。此事警示我们,作为职校,必须把职校当“包工头”现象切实提升到损害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予以抵制,教育行政能部门,也必须把这一现象放在同样的高度严肃看待和查究。

    余明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