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王冬晓 通讯员 乌雯雯 史雨婷)一众沪上名师、名校长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跨学科融合课程来到宁波奉化,与该区义务段学校书记、校长及名师展开交流研讨,沪甬两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更进一步。 11月18日,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年会在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峥嵘,奉化区委副书记徐震宇,奉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彪,奉化区方桥街道党委书记毛海涛出席论坛。 近年来,奉化区相继引入优质高校资源合作办学。2021年,奉化区政府与中国金茂、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九年一贯制的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之后又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美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浙师大附属奉化实验学校、杭师大附属凤鸣未来学校、江口中学等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品质进一步提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合作办学两年来,在优化教育课程、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取得进展,学生素质、家校合作、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成了奉城百姓口中的新兴名校。 作为合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近年来在教师教育创新和优势学科提升两方面着力塑造师范教育新特色,学校围绕面向上海五个新城的建设布局、服务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提升服务质量,学校现签约并已运营的附属学校、集团共建校80余所。 会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五位名校长,分别从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五大方面交流办学经验。 “我们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经验。文化在学校生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校长胡培华认为校长应当从校园文化入手,运用批判性思考,来回应教育存在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校长郑小燕分享了“如何让一所薄弱学校迅速走上跃升之路”的经验。“我的感受是依托上师大有形无形的资源来提振精气神、关注队伍发展,高质量精细化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郑小燕说。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校长陈勇分享了社会化劳动教育的探索,学校制定一到九年级劳动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梳理出中小学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把劳动与思政相结合、科学与主题实践相结合,挖掘和细化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以家庭与学校为主的生活实践劳动与服务型劳动。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校长陈丽萍探讨了“如何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把环境作为学习情景、学习空间、学习资源,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促进实践育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岳辉作了《书院制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学校设置博雅书院和格致书院,引入社会力量,支持学生在戏剧、科学方面的自由探索。 沪上名校办学经验的分享,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对于课程改革、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研究,给奉化教育带来新的思考。奉化区义务段学校书记、校长和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60余人参与交流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