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 严勇杰 |
日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不仅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发出了这样的倡导,最近这几天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学校都有这方面的倡导或者是要求。“不带病做作业”的要求也罢、倡导也罢,从科学的层面而言显然是100%的正确,问题在于100%的正确道理大家都懂得,可是要真正落实起来,说起容易做来难。 全国多地城市教育部门之所以发出“不带病做作业”的要求和倡导,原因就在于近期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中小学生逐日增加,各地医院都是人潮涌动。而与此同时,出现了“打着点滴做作业”的场景,在朋友圈里,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带病做作业”的图片和视频。 倡导“不带病做作业”是好事,可如果学校和家长达不成共识的话,“不带病做作业”只会成为耳旁风,没有多大意义。对学校而言,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发个通知,学校是能够落实的,教师不会“强制检查作业”,学校也不会“强制布置作业”。可是,到了家长那里,就是个棘手的问题。 当然,一些家长是“想得开的”,他们认为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孩子的安全更重要,会按照“不带病做作业”的要求和倡导去做。可是,有些家长恐怕不能接受,倒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他们不知道“带病做作业”有危害,只是他们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成长焦虑已经深入骨髓。 一方面是,我们的观念受到了“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观念的影响很深,会把“带病做作业”说成是热爱学习。另一方面是,人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患病而影响了学习,跟不上课程。尤其是需要打点滴的学生,很可能需要一周的治疗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其中的问题,才能真正纾解“带病做作业”的难题。 首先,倡导科学的成才观,让家长真正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能只是学习成绩的进步。其次,需要回应“生病成绩下滑”的担心,学校能否在孩子病愈返校后,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孩子补上“落下的课程”? 总之,“不带病做作业”必须达成共识。否则只靠倡导,家长们是不会理睬的。 郭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