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于12月1日至7日在全国组织开展,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宁波市教育局联合《现代金报·宁波教育》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宁波市中小学校园普法系列活动也在有序进行中,所征集的校园普法微剧(情景剧)在“甬派”上陆续展播。 (12月1日甬派) 加强法治教育,是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保证,也是夯实法治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但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往往存在于卷帙浩繁的法律文本和有关司法实践中,一般需要学习者有一定基础才容易理解、掌握,对法治知识积累不多者并不“友好”。因而,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会直接面临法治教育很重要与法治学习并不容易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上述矛盾,开展学校法治教育,除开足开好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之外,还应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育载体,采用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方式方法,其中,“文艺+”模式不可或缺。 例如,让学生编排表演或观看校园普法微剧,是法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校园普法微剧,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融教育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富有感染力,能引发学生关注和喜爱,触动学生观众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其效果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等法子完全不能比拟的。并且,参与编排表演的,主要是学生,受众也主要是学生,这就形成了以微剧为媒介、“学生教学生”的局面,发挥了“文艺+”在学校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其实,法治教育是以法治知识学习为基础、法治思维培养为抓手、法治理念培养为重点、以法治精神涵育为根本的活动,需要学习者的法治认知、情感、信仰同频共振,而文艺以让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相关法治题材,能深深触动学生情感,并让他们以情感上的相应体验乃至冲突来引发法治认知活动,树立法治信仰。这是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创新性转化和运用。 “红旗长扬,我们迎着朝阳,成长路上聆听宪法雄壮的声响,我们自立,我们自强,是她伴随我们成长……”当大家听到《宪法伴我们成长》的歌声时,当会更坚信“文艺+”在学校法治教育中所具有的价值。施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