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学校园周边以及网络平台,都在售卖一些恶搞食品、问题文具;甚至,网络上售卖的低俗玩具、色情“手办”更是不堪入目。一款所谓的“美少女”系列手办,基本上接近“全裸”,有的虽然穿着少量衣服,却备注着“可脱”或“可爆甲”,也就是可以瞬间脱光全裸的意思。这种手办,在圈里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耻物”,又称“妈见打”。 (12月3日央视新闻) 这些裸露的涉黄手办,在线上线下都能轻易买到,且主要销售对象是中小学生,令人咋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性别、身体、人体器官等方面充满好奇心,但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被误导。因此,打击涉黄手办,刻不容缓。 从报道可知,全国至少有上百家公司都在设计、生产、销售此类“美少女”手办,还会把生产线、仓库和销售分割开,外人很难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一家公司库房的产品清单显示,至少有280款造型。由此可见,涉黄手办的生产销售规模非常大,已经覆盖全国市场,且不法商家采取了各个环节切割,以逃避打击的隐蔽手段,这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所以,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着想,对涉黄手办不仅“妈见打”,更要形成“人人见打”的社会氛围,全社会都要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尤其要重点监管校园周边店铺。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严厉打击售卖涉黄手办等行为,对于违法商家,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起到震慑作用。同时,督促网络平台加强内容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行监测和过滤,及时发现和处理涉黄手办等不良产品,防止它们在网络上传播和销售,并及时将违法线索提交给监管部门。 同时,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性教育课、讲座、展览等形式,向未成年人普及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防止他们受到不良产品的影响。此外,要通过推广优秀的文化产品,积极倡导健康、正向的文化氛围,鼓励未成年人参与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满足未成年人旺盛的精神需求,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力。 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