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宁波大学青藤书院的科技节开幕式上,该校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担任“科技校长”。特聘院士当“科技校长”,这在宁波市尚属首例。 (本报今日A03版) 特聘院士当“科技校长”,如此高大上的举动,不知者以为是在卖噱头,或者会被人联想到该校是想借院士招牌为招生造势。作为宁波市内的一所名校,青藤书院用不着卖这样的噱头,也没必要扯院士招牌招徕优质生源。那么,此举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一则是为了配合落实今年10月宁波出台的《“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办法》,要求各校配备科学副校长。青藤书院作为江北区首所试点学校先行先试。二则是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一个盛行功利主义的时代,教育也不能免俗,很多学生孜孜以求埋头苦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考取名校,谋得一份好职业、好工资?所以从进校那天起,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学生也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 当部分学生被功利主义捆绑,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只想毕业后到社会上去赚快钱、赚大钱,因而早早将金融业、商业、教育类、法律类、公职人员等纳入职业规划时,学生哪还会去重视科学教育,去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青藤书院之所以聘请院士当“科技校长”,希望给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价值导向:读书不仅是为了谋得一个金饭碗,不能太急功近利,在脚踏实地皓首穷经的同时,还要抬头仰望星河长空,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许有学生会问:做科学家谁不想,问题是做不到。这是实情,对此,学校有清醒的认识,聘请院士做“科技校长”不是号召大家都去做科学家,而是让学生认识到原来科学家就在身边(陈院士是宁波人),无形中给他们一种动力,为他们树立一个榜样。 校长余勇说,如果通过这样的举措,能让1%的孩子得到启发,就非常有意义了。王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