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历史记忆“声声不息”?

宁波200余名师生举行公祭

公祭活动现场。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

    86年后的12月13日,来自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宁波逸夫中学、宁波市五乡中学、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的200余名师生代表,在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共同开展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活动。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文 张培坚/摄

    时间渐渐远去,但历史不能忘却。现场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们,接力前一天五乡中学学生在校园里宣读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活动,将剩下的近300个名字一一念出。

    这是一堂馆校合作、大中小学联动的大思政课。宁大海运学院国旗队的同学神情肃穆地完成了升旗仪式,全场高唱国歌。五乡中学史学社的同学在前期搜集资料、撰写文稿的基础上,现场作了《他们是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难?他们与我们有何相干》的主题汇报演讲。逸夫中学的学生宣读了《和平宣言》,重温了入团誓言。五乡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则以朗诵加合唱方式演绎了《黄河颂》。

    这是一次多维度认识历史的纪念活动。来自五乡镇中心小学和五乡中学的学生一起讲述了“紫金草”的故事。

    1939年,一位名叫山口诚太郎的日本军医来到南京。此时的南京,已经满目疮痍,山口诚太郎亲眼看到了大屠杀给无辜中国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内心受到巨大冲击。没过多久,他因发布反战言论,被军方勒令遣返。临行前,他将南京紫金山下的二月兰种子带回日本,在自家庭院种植,并命名为紫金草。此后20多年,他在日本各地进行反战和平演讲,并在所到之处撒播紫金草种子,紫金草从此成为“和平之花”被中日两国人民所知晓。山口诚太郎在弥留之际,遗言嘱咐自己的儿子继续“紫金草之约”。

    现场,同学们听到了宁波关爱老兵志愿队成员刘妤女士分享的华宣恩老兵的故事,他是一位安葬在园区内、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宁波老兵;也听到了知名抗战纪实文学作家方军先生讲述的日本老兵东史郎多次来华忏悔的故事。

    这也是一次真正的项目式教学。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五乡中学史学社6名学生承担了此次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的15项工作。他们说,这样的经历,收获远比付出多。刘薇臻是史学社社长,也是此次活动小组的组长,她说大家付出了很多课余时间,对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不是以复仇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历史,但是要在纪念中播下一颗不忘历史、珍惜和平的种子。”

    今天的宁波,为什么要展开这样的纪念活动?五乡中学的师生们说,守护国家记忆,是为了祈愿世界和平。忘记昨日的苦难,则必将招致未来的灾祸。他们愿意做历史的传承人,让历史记忆“声声不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