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并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其要点为“五个严禁”: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 (本报今日A03版) “双减”实施两年多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概括起来,就是随意扩大范围、强制学生参加、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等。这些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增加了群众的负担,有的更是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 “双减”的本意,在于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引导学校和家长不再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推动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但显然,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其真意,打着课后服务的旗号,念的仍是应试教育的旧经。有的学校甚至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双减”是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是增加作业负担;更不是把一部分学生的校外培训变成全体学生的校内补课。如此课后服务,实是与“双减”背道而驰的,也是对校内补课治理成果的削减。 课后服务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这是课后服务的准绳。一些学校之所以强制学生参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课后服务的走形变样。既然要讲授新课,要刷题备考,只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会影响进程;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因为如此,往往也很容易“被自愿”。所以,让课后服务回归初心,更有利自愿参加原则的落实。 按照政策规定,课后服务允许适当收取费用,再加之财政补贴,这些费用是能够满足正常课后服务的。一些学校之所以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很大程度上,也与课后服务随意扩大范围、走形变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开展课后服务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活动,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规范的课后服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与“双减”南辕北辙,增加家庭教育负担,必须叫停。 课后服务,需要回归初心。 关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