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明湖校区205班方欣璐妈妈 有阵子,孩子放学回家,总会带回来一些小玩意。问起哪里来的,孩子总是会用“班上好朋友送的”搪塞我。对此,我并没有细细询问,而是一如往常催促她抓紧学习。 冬日的晚上,一个电话打破了家里的宁静。“璐璐妈妈,小B(化名)说璐璐拿了她的水晶铃铛,到处炫耀不还给她。”打来电话的是一位同学家长,说的内容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很不好意思地跟这位家长说:“这件事我问问孩子,再答复你。” 挂下电话,我回想之前,孩子书包里发现的那些小玩意,以及对话中躲闪的眼神,都似乎在诉说着我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职。 我严厉询问。一开始,她并不承认,害怕受到责罚。我转换思路,先是平复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用友善的说话方式和说话语气再次沟通,表示和她一起面对。 孩子抬起头用胆怯的眼神望着我,最终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我太喜欢这个水晶铃铛了。”“孩子,喜欢一样物品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未经别人许可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你可以选择向同学借或者告诉妈妈,我们自己去买。”顺着话题,我跟孩子讲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告诉她,“当我们犯下错误时,不仅需要道歉,还需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弥补错误。”这时,孩子似乎明白过来,安静地点点头。 之后,我找到那个铃铛并带着孩子上门赔礼道歉。“妈妈陪你一起面对困难,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你依然是最棒的那个自己。”可能是我的话语给了孩子力量,见到小B同学后,孩子勇敢面对,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 在那之后,孩子再也没有未经他人允许拿过别人的物品。有天放学,璐璐扬着笑脸告诉我:“妈妈,我今天捡到一件同学丢失的物品并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我拾金不昧!”从孩子灿烂的笑容里,我看到了进步和成长,我给了她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从这件事中,我汲取到了更多教育感悟。我们一直催促着孩子快快成长,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建设”。有的时候,我们不妨慢一些、再慢一些,陪伴着孩子走过人生中那段美好的旅程,让岁月静静流淌,用心守望、用爱浇灌,终见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