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截至6月17日,已有9个被巡视单位针对2013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反馈问题公布了整改报告。整改报告中透露,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严重,其中吉林省、安徽省的整改报告显示,副秘书长岗位超配现象尤为突出,吉林省便发现超配23名副秘书长。 (6月18日《南方都市报》) 既然干部超职数配备,就说明在这一岗位上,并不需要有这么多人。原本一个人可以做完的事,却要几个人来做,效率无疑是低下的。可见,把这些干部分流和“消化”掉,既能减少公共开支,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要想把超配的干部“消化”掉,首先得搞清楚他们大致的出路在哪。既然能在这个岗位上任职,就说明他的级别达到标准,按照干部任免的有关规定以及普遍做法,对于这些没有犯错的干部,只能平调到其他领导岗位,或者在同一级别的非领导岗位上赋闲,没有降职(级)安排的道理,更不可能让他们自谋职业。 那么,无论将这些干部分流或“消化”到哪,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其他领导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非领导岗位也同样不应该超配,“赋闲”的人多了,又会出现吃空饷等其它问题。干部之所以超配,说明干部总量多于实际职位,除非减少干部总量,否则,再怎么拨弄,也难以彻底解决好这个问题。 减少干部总量,却面临另一个突出问题:除了犯错或自己辞职,总体上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导致干部队伍像个堰塞湖,只能靠减少入量,以及靠退休、自动辞职等微不足道的出量来解决问题,时间拉得很长不说,还可能出现干部年龄、学历等结构性矛盾。 可见,要想将超配干部分流好、“消化”掉,当务之急,就是疏通干部队伍这一“堰塞湖”,让更多的干部能自愿和有序流出,实现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用人制度。尤其重要的是,给予机关干部离职最基本的保障,让想离职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比如实现养老并轨,让他们能拥有最基本的养老金保障等,不能让他们离开了干部队伍就一无所有,否则就很少有人敢离职,超配问题难以化解。罗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