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孤儿的善款处置应依赖规则

  社会观察

  广西14岁男孩杨六斤,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独自在山里艰难生活了6年,之后他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六斤随后被接到深圳免费读书,社会捐款达500多万元。日前,他的亲属前去深圳将他接回家。堂哥杨取林表示,六斤要回原校考试,以后去留完全尊重六斤意愿,决不乱用捐款。(6月24日央视) 

  一个14岁的孩子,6岁丧父,母亲改嫁,独自生活在深山里,经常要靠捕鱼和挖野菜来充饥———这样一个辛酸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幸而媒体的报道,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弃儿变成幸运儿,又成了加引号的“宠儿”。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杨六斤在深圳康桥书院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他自己也很留恋很满意,为什么杨六斤的堂哥、广西德峨镇政府以及原学校校长,要兴师动众地跑去深圳“抢人”呢?看着杨六斤哭泣的眼泪,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不能让他留在条件显然更好的深圳读书?他堂哥给出的理由是,他已经是公众人物,需要他回去处理一些事情和善款。

  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能够让人信服;到底是为人还是为钱的质疑,不可避免地产生。500多万元的善款,毕竟不是小数目,而杨六斤只有14岁。就像他现在不能决定是否留在深圳,将来他又能否真正决定善款的使用?显然,这样的担忧并不多余———虽然他的堂哥看起来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且曾经救助过他。

  杨六斤本身是有监护人的,比如说他改嫁的母亲,但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又是缺失的。用专家的话说,这样的孩子是“事实孤儿”。如何照顾“事实孤儿”,让他们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童年,需要政府部门花更多的气力去救助,而不是等到媒体关注后,才跟着凑上来“履责”。

  具体到杨六斤,他的善款如何妥善处置,是当务之急。对于这样的问题,不能只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他的堂哥,相信当地政府,重要的是要建立制度化的处理范式,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权益。也许,可以由当地民政部门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公益性委员会,成员除了当地民政部门、他的堂哥、他改嫁的妈妈,还应该有社工的介入、媒体的加入等。

  谁都不愿意杨六斤再成弃儿,要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就不能交给感性与情感,只能交给理性与规则。盛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