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少年作家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3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文本精粹,开启别有洞天

  徐文央

  海曙新芝小学 徐文央

  一、化简约为充盈,丰满文本内涵

  在我们的教材中,为了凸显某个重点,会把一些事物进行淡化或一笔带过。如三上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四个词,就写出了小村庄的美丽。我问孩子:“怎样的森林才能叫做郁郁葱葱呢?”学生站起来回答: “森林里长满了树木,有栎树、白桦、松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是绿色的海洋。”一个小小的词汇衍生出了生动丰富的语言。接着,我又让他们说说“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几个词,再让他们以“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开头把四个词连起来说一说,结果一篇篇描写山村美丽景色的文章就产生了。这样的练笔,不仅让学生深刻领悟了词语的含义,也让学生掌握了写景文章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按方位顺序写,突出描写景物的特点,适当加入比喻、拟人和联想等。

  二、化无形为有形,充实文本韵味

  在很多的语文教材中,会留有很多的“空白处”。对于这些课文空白,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展开联想,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把握,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教学三下《燕子》一课的时候,我就适时地抓住了这一契机。课文结尾写了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他们是“正待演奏的五线谱”,那么他们会演奏什么呢?让孩子们抓住这句话来写春天的赞歌,其实是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对文章的一个概括。教师通过写歌词这样的一个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感悟春天的美,同时也积累运用了《燕子》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填补空白,填补的不仅是课文的空白,更是学生学习理解的空白。只有把这空白填满了,才能让学生领悟课文的韵味,还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化模仿为创作,拓展文本外延

  《燕子》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可谓是脍炙人口。我紧扣一个“凑”字,让孩子们思考写了燕子的哪几部分,分别是什么。接着追问为什么作者只抓住这几个部位来写呢?通过这一教学,让孩子们知道这是燕子最显著的特征,描摹状物,就要抓住特点来写。学会这个方法,我让他们放手小兔子。

  当然,模仿只是初级阶段,创作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荷花》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开始放手,进行创作。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动用了自己的各处感官来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回家细细观察一种花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观察花上的蜜蜂、蝴蝶,在说什么悄悄话,最后把自己想像成其中的一朵,完成的创作丰满而扎实。

  读与练相结合的课堂,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联想,也可以深沉地审思;他们可以在文字间跳跃,亦可以在文字间停留。挖掘文本精粹,开启别有洞天,让语文学习更加灵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