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非遗馆喊你重温老底子习俗 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寒露已过,霜降未至,重阳来临。 重阳节,可以登高赏秋菊,可以闻一闻最后一波桂花香,也可以为老母亲做一个盘香纽扣,挈一只饼盆篮,做一块重阳糕。 盘香纽扣的记忆 近来走在街上,复古文艺风悄然弥漫。素淡的女子,穿一袭亚麻长裙,领口处用盘香纽扣锁襟,古典唯美。 盘香纽扣,是布条编织的,是记忆深处,老人穿的对襟衣上才有的。 旧时没有塑料纽扣,穿长衫旗袍,斜襟短衣时,都会用到盘香纽扣。因为它壮如回环的盘香,因而得名。 盘香纽扣还可以做中式衣服的装饰,内衬金属丝,以便定形。 直扣是最简单的盘香扣。用一根袢条编结成球状的扣坨,另一根对折成扣带。扣坨和扣带缝在衣襟两侧并相对。 花扣是纯装饰性的扣子,还有菊花扣、兰花扣、桃花扣。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花,盛开在衣襟上。 盘香纽扣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式服装淘汰,盘香纽扣也渐渐淡出了寻常生活。 10月18日上午,鄞州非遗馆邀请女装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郁庆铃、“宁波红帮”鄞州区服装技术协会西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余爱华、宁波市“红帮裁缝技艺”传承基地的服装技师俞国华、肖素贞、陈珊丹等名师,手把手向市民讲解传授“盘纽扣”技艺,挽救老底子工艺,留住遥远的记忆。 挈一只饼盆篮 《红楼梦》里写道,重阳节前,贾宝玉的丫鬟袭人让宋嬷嬷给史湘云送去两个小掐丝盒子,一个装的是两样鲜果,另一个装的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宁波人过重阳节时,也有这样的“掐丝盒子”,比大观园里的花色更丰富些。 鄞州区文化馆副馆长陈素君说,如果说端午节叫女婿节,重阳节就是慈孝节,是儿女孝敬父母的节日。 端午节时,毛脚女婿要挑端午担,两箩成双挑着走。重阳节也有担,宁波老话讲,“重阳担,挈只篮”。 这个篮是饼盆篮,是红色的,好几层隔开。篮内放的东西很多,有用红纸包的钱。钱要么整数,要么最后一位数是九,意为长长久久。送钱不是越多越好,意思到了就行。要有酒,白酒或黄酒。白酒,又称烧酒,“烧”与“少”谐音,寓意父母笑一笑,十年少。黄酒,又称老酒,意祝老年人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老有所乐。 在余姚、镇海等地,女儿的饼盆篮里还有一样重要的物件:一块土布。这块土布是女儿亲手织就的。让女儿织布送礼,如今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旧时的宁波,“家家纺纱织布,村村机杼相闻”,家里的床单、被套、毛巾,都是自己纺织的,衣服也多是女儿家织的。有钱的人家,就去扯一块卡其布,做一身过冬的衣服,孝敬父母。 饼盆篮还要放些水果与重阳糕。 吃一块重阳糕 重阳糕,汉代就有,宋时已十分讲究。记录南宋临安城风俗的《梦梁录》中提到,“此糕是以糖面蒸糕”,上面“插小彩旗”。 陈素君说,宁波人的重阳糕,大抵分为软糕与硬糕。软糕是用面粉揉制成的,洒上糖,调成浆糊,在蒸笼上蒸熟即可。洒黄糖的叫黄糕,洒白糖的叫白糕。还有桂花糕和菊花糕,也是软糕。软糕软糯清甜,老年人牙口不好正合适。若是换了硬糕,一口咬下去,门牙下来了就坏事了。 硬糕也不是一无是处。印糕就是一种硬糕,它的存放时间比软糕长,因为在雕花印糕板上压过,糕上便留下好看的图案。 福禄寿喜,花好月圆,吉祥如意,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五子登科,喜鹊眉头......把这些美好的寓意吃进肚子,是最稳妥不过的。 过去有点铜钿的人家,还会去升阳泰、缸鸭狗、梅龙镇这些店里买色子糕,松仁糕,荸荠糕吃吃。笼统来讲,重阳节吃的糕,就是重阳糕。 10月18日下午,鄞州非遗馆邀请了梅龙镇传统糕点的杨晓蝾师傅教市民做重阳糕。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陈素君 陈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