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志全老人正在当志愿者。通讯员 刘扬 摄 |
商报讯(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刘扬)一位69岁的老人,一周里有六天在各处当志愿者。他每个月骑电瓶车奔波500公里,义务为大家服务,听到受助者的一声“谢谢!”他觉得是最好的回报。 每周二、四、六的上午,69岁的陈志全老先生都会风雨无阻地在市中医院的志愿者岗位上,为患者求医问药指路,回答患者的各种求助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在宁波市中医院的志愿者岗位上,陈老先生已经坚持了2年多时间。除此之外,他每周一、三、五还在李惠利医院做志愿者,有时下午还去轨道交通站台做志愿者。 陈老先生家住长乐,骑电动车从长乐到市中医院路途还算近,去李惠利医院至少要30分钟,加上其他志愿者工作,他一个月要来回要跑1000公里。“我不觉得很辛苦,我14年前患胃癌开过刀,现在自己身体恢复得跟生病前差不多。”陈老先生说,身体恢复以后,他一直想为社会做点贡献,2年多前听同学说可以在医院做志愿者,他欣然“上岗”,感觉这也是自己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在市中医院做志愿者,医院要求能早上8点到。但陈老先生每天7点不到就来到医院,风雨无阻。他说因为病人来得早,自助挂号机开机了,好多人还不会用,要早点去才能帮帮他们。为了早点赶到医院,他早上5点就起床,还用两个手机来闹铃。 陈老先生说,当志愿者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曾经有位40多岁的女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恐慌,看到正在做志愿者的陈老先生,就哭了起来。后来老人用自身经历安慰她,还帮她排解家庭的烦恼。最后这位女患者心情放松多了,如今她和陈老先生还经常通过微信联系,交了个朋友。 做志愿者不难,但长期坚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有人主动跟陈老先生说要一起来做志愿者,结果对方做了三个月,说没什么好处,不想做了。陈志全老人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本来这个岗位就是付出的,没什么好处,没有付出的想法,根本做不好。 看到陈老先生退休后还这么操劳,周围也有人说他傻,一分钱回报都没有,还要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地上岗。陈老先生说,做志愿者一定要有爱心,否则坚持不下去。他说要么不做,做了就要认真做,一定要做好。生病的人是值得同情的,他们是弱势群体,需要帮助的。如果他们能说声谢谢,我就很高兴了。 当志愿者,偶尔也有被误解的时候。老人说,有时候看到患者为难,自己主动前去问别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有的人不理不睬,不过好在绝大多数人还是很尊重他们志愿者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