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北腿:《我们仨》这本书我是看电视时知道的。尽管对杨绛的评价不一,但我还是有看这本书的冲动。《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4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第三部分,写杨绛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月朗星稀: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第一第二部,尽管其中体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亲情和温情,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梦境的表述形式,感觉将原本很真的情感弄得很不真。然而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第三部,也就是杨绛一个人对生活的回忆这部分,朴实的叙述之中蕴含着浓浓的深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文字的表述根本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或者说,文字的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仿若无技巧般,正如化妆的高境界是让人看不出你化了妆。 爱吃芥末:最近学车,在市区与郊区间奔波。于是在班车上看完杨绛写的《我们仨》。这本早就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书之所以拖到今天读,是因为我对钱钟书夫妻俩的了解还仅限于《围城》。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动将不同以往。 黎戈:《我们仨》看过几遍了,但还是喜欢得要命。看钱钟书和杨绛这么两个乱世文人,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不事权贵,不理世事,袖手书斋,专做学问,这样安静舒缓的心,现在恐怕已经很少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