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成 立夏前后,山野的林际,缓坡间,田塍上一种俗称“荷花囡”的野草开始抽苔,绽放出鲜艳夺目的黄灿灿的花朵来。荷花囡学名清明草,别名酒曲绒,植株上有绒毛,清明前后有的地方将荷花囡作为斑艾的替代品成为青团的主要原料。每当我看到荷花囡开花,就会想起小时候伯母给我们传授护牙知识的往事来。 我的老家在莼湖镇桐照村一个称作“石灰行”的阊门内。从我记事起阊门内已居住着14户人家,虽非有显赫人物,却也有非凡百姓,我的堂伯母便是其中的一位。伯母长得慈眉善目,她用中草药治小病小痛是出名的灵验,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她是如何掌握中草药偏方的。 伯父是个乐观而勤快的农民,常在伯母指点下利用劳作之便将草药带回家,于是伯母家的屋檐下,房梁上,衣柜的抽屉里总是挂放着各色各样的草药,车前子、络麻草、蒲公英、冬瓜皮这些常见的自不必说,还有笋虫、鳖蛋、拜江猪(海豚)油、乳鼠石灰等罕见药物。笋虫和鳖蛋都浸在装有菜油的器皿里,可治脚底戳进荆刺和铁钉所造成的伤痛。上世纪50年代海豚在象山港并不少见,遇到春夏之交的发雾天气,海豚往往会迷失方向,误入渔民的网中。渔民将捕获的海豚去掉内脏,取其厚实的脂肪熬油,这就是俗称的拜江猪油,可作“火烫药”,医治烫伤效果出奇的好,村里的小孩不小心烫伤了手脚常由父母领着来伯母家要些拜江猪油涂抹,没几次就会痊愈,当然是不付一分钱的。乳鼠石灰是将出生不久的红皮小老鼠伴着生石灰捣烂制成的,治疗外伤效果比当时的黄胺结晶还好。现在的家庭极少有鼠患,可从前农村多的是秦砖汉瓦的老房子,箱柜不少,破衣烂衫众多,老鼠随处可安身,说不定哪天拉开抽屉就有一窝小老鼠。我亲眼看到过伯父将一窝小老鼠伴着生石灰捣烂,那小老鼠尚未睁眼,柴刀背下鲜活的小老鼠直到被剁捣成粉红色的石灰块才算成功,然后装入一支小竹管内保存待用。11岁那年我和伙伴们玩“骑马”的游戏,不小心摔下来脑袋碰着卵石,眉骨裂开个小口子,鲜血直流,痛得大哭,伯母赶紧用乳鼠石灰给敷在伤口上,不到十天半月就好了,而且没留下任何伤疤。 记得我尚未上学的7岁那年立夏节,伯父从田野里采回了一摞荷花囡的黄花,伯母将其摊在小竹匾上,搁在阳光下晾晒起来。我也猜不透名堂,心想反正是伯母指点伯父干的总是好事。果然过了几天荷花囡的黄花晒干了,伯母招呼我到她家去,堂兄妹都在场,她拿出一个铜质的旱烟斗,细心地将黄花干塞入烟斗内,接着划一根火柴点上火,自己先示范似地吸了一口,在嘴巴里含了一会再吐出来,然后轻言细语地说:“吸的时候不要嚥下去,含一会吐出好了,将来你们长大了牙齿就不会蛀,老了牙齿也不大会脱落。”看来我是伯母特殊照顾的对象,除了其子女就我一个旁人,我就乖乖地按伯母的要求吸了几口。当年并不在意,时光流逝,白驹过隙,几十年过去,到60岁时我一颗牙未掉颇为满足,到70岁时还有完整的32枚恒牙我觉得自豪,去年老同学聚会牙齿一颗未掉的唯我一人。已过古稀的我前不久特地去了趟桐照,与堂兄妹们会面,提及儿时的护牙经历,大家记忆犹深,现如今个个牙齿完好,更感恩长辈的爱护之心。我今写此拙文,是将这种防蛀固齿的方法供人们参考,也是对前几年97岁高龄仙逝的伯母的最好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