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伟鑫 想到江南小镇,脑海里就会呈现出烟雨朦胧的小镇、小桥、流水、白墙、灰瓦,还有江南女子身上蓝印花布小袄,晕染出一幅沉静的水墨画。蓝印花布制作的衣服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了,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传统植物印染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逐渐被化学染布工艺所取代。“我了解到,在民国时期,不仅仅桐乡等地有蓝印花布染坊,奉化很多地方也有蓝印花布的染坊,只是逐渐湮没在历史中了,所以我想重拾这个有奉化记忆的传统技艺,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样一种印染方式。”在张剑锋的工作室里,她向记者讲述着和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结缘的经过。 张剑峰是江口人,现在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教授服饰搭配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服饰的色彩有一定研究。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身份,张剑锋从3年多前开始接触蓝印花印染。在她的喜曼蓝印花工作室里,摆放着她印染制作的各种图案、纹理的蓝印花布,制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围巾、挂饰、布包、沙发,满屋子都是质朴的蓝白两色,素净雅致。 “传统蓝印花布印染的染料就是蓝草,而它的根就是我们熟知的板蓝根,所以用蓝草染成的布料没有化学染布那种刺激性,甚至还有驱蚊的功效。”在张剑峰的工作室里,有两个半人多高的塑料桶,这是她自己“养”的染缸。她告诉记者,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有两个难点,染布时最难的便是“养”缸,“能不能染出蓝布,就看染缸养得好不好,我这个染缸是去年9月开始养的,到今年1月才能使用,因为蓝布染色是氧化的过程,需要木灰、米酒、麦芽糖等材料来还原氧化,一个染缸如果养得好能够持续不断地使用下去。”张剑峰说,养缸就像养宝宝一样,每天都要搅拌,每天都要染布,还要保证合适的温度,所以一开始她失败过很多次。 为了学习这门传统蓝印花印染技艺,张剑峰除了自己钻研外,还专程去云南等地学习蓝印花印染技艺,最后在台湾手工艺人汤文君的传授下,才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染蓝布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要想在蓝布上留下白色的图案、纹理,还需要用扎染、蜡染、夹染等技艺同时进行加工。”张剑峰说,因为这些步骤都是全手工操作,要想染制一块图案纹理复杂的蓝印花布需耗费大量时间,所以这种古老的传统印染技艺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在学习传统蓝印花印染技艺的同时,张剑峰也在不断学习其他区域、国家的印染技术,对蓝印花印染技艺和产品进行创新,制作了一批各种样式的蓝印花制品,这些产品也深受大家欢迎。 “在奉化的历史文献中曾记载过当时奉化种植过大量的马蓝草,说明当时蓝印花染坊是比较普遍的,所以这种技艺在我们当地还是有文化底蕴存在的。”张剑峰说,蓝印花印染技艺比较环保,也能够在家里制作,所以她设想将工作室设到奉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个技艺,通过传授,让学生或者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能染制蓝印花布,让蓝印花印染技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目前她正忙于新工作室的选址。 印染完成的蓝印花布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