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侠邵逸夫”、“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107岁高龄的邵逸夫先生辞世后,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感念这位老人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贡献,国内外新闻媒体以罕见的规格对这位商业奇才、慈善大家作了持续的、多角度的解读。 邵逸夫先生的确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无可争辩的“能人”。作为商业英雄,他经过一生不懈奋斗,成为集香港知名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等“头衔”于一身的重量级名人。从1958年创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开始,拍摄超千部“邵氏电影”,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导着香港电视行业。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被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政府将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凡此种种,都是邵逸夫呈现在世人眼中的“能人”形象。 成就邵逸夫先生的因素很多,除学识、智慧、勇气、勤奋、机遇和商业天赋等外,不可忽视的是他的“能忍”品格。青年时期他忍受了时局的动荡和生活的不易,忍受了在南洋丛林里流动放映电影的艰辛,忍受了二战对事业的沉重打击;80岁高龄时,他忍受了结发妻子病逝的痛苦;到了晚年还要忍受同龄人相继离去的孤独和身体上的病痛……工作方面,他更是忍常人所不能忍,每天只睡5小时,即使古稀之年也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02岁。可以说,凡事“能忍”的品质贯穿了邵逸夫的一生。面对事业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他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时运的不济,而总是以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坦然、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能忍,对于成功者而言,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 人们感恩、怀念、追忆邵逸夫先生,更在于他的“富而能仁”。他赚钱之后,没有把巨额财富留给子女,而是慷慨回报社会,为社会慈善公益做贡献。为内地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医疗等项目,历年捐助社会慈善公益超过100多亿港元。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有人说,打开百万网友争相转发的“逸夫地图”,手指划过每一个省份,都能看到邵逸夫的慈善坐标。在我看来,“能仁”,是邵逸夫精神传世的核心价值。 人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电影《一代宗师》中的这句台词很契合邵逸夫的一生:经营邵氏公司是他“见自己”的过程,白手起家,努力实现梦想;经营TVB是他“见天地”的象征,将TVB打造成香港不可撼动的电视王国,并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全球;最后是“见众生”,他以“散尽千金济众生”的气魄,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给社会。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证了邵逸夫的三重境界;能人、能忍、能仁,构成了他的完美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