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敏 马上就要离开学校,离开总是对自己呵护备至的老师和同学,一向乐观自信的金希感到有些手足无措。这些天,他总是问自己:“我的人生舞台在哪里?” 金希是宁波大学法学院11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一个25岁的温州男孩。 金希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弱视。从小,他看书温习功课需要借助40倍放大镜,平时要别人帮他读课本,就连高考,也是监考老师帮他读题,他做出题目后,再让监考老师帮他填上答案。 尽管先天不足,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金希优异的成绩总是令同学们汗颜。2007年,他考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两年后,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宁波大学2+2考试,转入宁波大学法学院,又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免试保送宁波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硕士研究生;2010年9月,以宁波市第十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0年10月,获得国家奖学金,之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采访中,有同学告诉记者,金希是个多面手,朗诵、演讲、辩论尤其出色,曾获得宁波市高校大学生辩论联赛亚军、浙大西迁校史解说员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在同学们眼里,金希就是一个传奇。然而,传奇的背后是金希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付出。 在课堂上,坐在离讲台最近的总是他。阅读文字,他必须伏在桌子上,脸紧贴在放大镜镜片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搜索。军训时,金希认真地听教官的每一句口号,努力完成每一个动作。体育课上,他和同学一起奔跑在足球场上。 采访中,金希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一路走来,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就没有他的今天。 然而,临近毕业,这个自强男孩却遇到了就业难题。宁大法学院曾为金希的就业问题,同有关单位接洽过,但没有结果。 “我需要一个舞台,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个舞台,我只想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他人、为社会作一点贡献。”金希说。 金希很清楚,以他的情况,到法律咨询中心为老百姓提供咨询,或是到某个学校当个老师,他完全能够胜任。“可是,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岗位?谁愿意接收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