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主义”、“能人腐败”、“靠山吃山”、“一家两制”、“打干亲”、架“天线”、搞“勾兑”……刚刚公布的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中,对一些腐败问题的新提法引起广泛关注。有专家称,这些接地气的反腐新词,揭示了当下官场追权逐利的“灰色文化”,不失为深化反腐和加强干部管理的着力点(11月7日《宁波日报》)。 中央巡视组十八大后组织的四轮巡视,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梳理四轮巡视的问题“账单”,每轮都有新词诞生。如去年第二轮巡视通报广东的问题时,首次用了“裸官”的表述;今年首轮巡视,首次采用了“小官巨腐(北京)”、“利用宗教习俗敛财(宁夏)”的表述。而刚刚“收官”的这轮巡视,出现的反腐新词有11个,是几轮巡视中最多的。反腐新词增多,既反映了巡视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果,也折射了当前腐败问题的新特点、新“动向”。社会各界在围观热议的同时,更应对此作些反思。 首先,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是从今年7月底开始的。被巡视的这些地方和单位,刚刚经历了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公布的教育成果中,无一例外都强调“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是否该质问一下:有的地方存在的“山头主义”、“能人腐败”、“靠山吃山”等突出问题,缘何未能在声势浩大的教育实践中查摆出来?是没发现,还是隐而不报?这么严重的问题就藏在眼皮底下,任其滋生蔓延,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其次,按照中纪委提出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截至今年5月18日,全国31个省(区、市)纪委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均获中央纪委批复,不少省(区、市)纪委职能已陆续调整到位并开始运转。中央明确要求,这次调整的重点是要把更多的机构和力量配置到反腐败斗争主业上(6月1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那么,为何中央巡视之前,未见有地方公布存在“山头主义”、“能人腐败”、“靠山吃山”等问题?是职能部门未聚焦反腐斗争主业,还是“三转”未转到位? 记得前些年有首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很多人都能哼上两句。有些地方的问题亦是如此———“腐败总在巡视后”,一些重大腐败案子,只有中央巡视组来了,才能揭开“盖子”。“腐败总在巡视后”的怪象,真实地暴露出“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甜”的困境。为此,《中国纪检监察报》日前刊文痛批:有的官员巡视组一进驻便开始“颤抖”,巡视组一撤离便又开始重新“嘚瑟”。 当下的反腐斗争,好比是一盘“大棋”。下好这盘棋,离不开中央的运筹帷幄、谋篇布局、精准“落子”,也离不开地方的积极呼应、顺势而为、上下互动。如果上头热、下头冷,上面紧、下面松,高层加压、下层“漏气”,那么,不仅腐败的呆账、存量难以得到“消化”,而且还会滋生新的变种的腐败问题,反腐新词也就会像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冒出来。因此,只有从反腐新词的表象入手,深刻反思体制机制、监督执行等方面的不足,切实破除反腐压力传导的梗阻、递减现象,使上上下下都把精力早日聚集到反腐斗争主业上来,才能真正形成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才能对腐败分子形成有效震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