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开发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记维科棉纺织有限公司日籍副总经理赤穗徹

□ 本报记者 谢挺

  今年50岁的日本人赤穗徹,个高,健谈,笑容可掬,而最让人记住的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是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虽然他今年5月才来到宁波维科棉纺织有限公司,但已经帮助公司找出了不少问题。“我来到这里,主要负责订单及现场管理,在维科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赤穗徹说。

  拆了240个零件,降低自动络筒回丝率一半以上

  回丝是一种纺织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回丝率高不但会影响纺纱机器的工作效率,而且会提高生产成本。

  赤穗徹来到维科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琢磨着能不能进一步降低回丝率。为了能完整掌握机器运转情况,赤穗徹检查了纺纱机器的所有相关零部件。“一台60锭纱线,每锭纱线涉及4种零部件,也就是要检查240个。”赤穗徹说,当时足足忙了一个月,拆卸、清洗、检查,纱线本身就细,而要频繁在机器里检查丝线不同的异常情况,靠的是赤穗徹的专注和认真。最后在更换了有问题的零件后,回丝率降低了一半,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是个特别累人的活,纺织车间温度高,噪音大,一个公司副总就这么一个个检查零部件,挑出一个个小问题,当时我们特别受触动。”维科棉纺有关负责人说。

  巡查发现小问题,目视管理追求精益求精

  虽然是公司副总经理,但赤穗徹却不愿总坐在办公室里,半年来,他每天坚持上午和中午巡厂一次,一次就要45分钟到1个小时。在巡查过程中,他特别强调“目视管理”,车间管理要一目了然。“在巡查时我发现,虽然标明了订单内容,但还不够细化。”赤穗徹说,车间标识牌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希望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员工当天的操作内容。

  从标识牌的简易化处理到纱线吊锭的颜色统一化,自从赤穗徹来到公司以后,每天早会时,他都会讲出当天他巡查时发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并在第二天专门确认改进进度。

  “在我们之前也来过了好几位外方人员,也在管理上做了不少改进,因此我们一直以为在现场管理上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维科棉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赤穗徹总能发现管理上的一些细小漏洞和潜在隐患,这让他们感到很敬佩。

  善于调动每个人的特长,攻克纺织行业难题

  在这半年时间里,赤穗徹还在坚持不懈地攻克着棉结问题。棉结指的是棉花加工和纺织过程中,棉纤维相互缠绕纠结形成的现象,这会使织布后,在布面出现棉球、白点等问题。而经过研究,赤穗徹发现,产生棉结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原料质量的参差不齐,也有工艺生产的不稳定性。

  赤穗徹尝试过调高湿度,也更改过设备上的设置,但效果不明显。“有时候脑子一直想一个问题,容易形成固定思路。”赤穗徹说,后来还是与身边的同事一起出谋划策,创新性地调整了工艺参数,最终有效降低了棉结问题。

  “赤总是纺织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只是全力配合支持他,但他总是把功劳归功于我们给了他很多帮助。”一位同事说,在分工中,赤总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心细的人安排其做工艺参数对比工作,活泼的人安排其做沟通工作,大家相互配合,团队整体擦出了灵感的火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