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公务员涨工资应避免“两个主义”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公务员已涨工资”说法不属实,公务员工资确将调整,但是涨幅并没有网上传的那么高。消息一出,让公务员涨工资的话题再次受到舆论关注。“正确地谈论”公务员涨工资问题,恐怕先要走出“情绪误区”、避免两个主义。 一是本位主义。认为公务员活累责重,是社会的优先群体,凡事应该先行一步。二是民粹主义。这些年来,“逢涨必骂”可以说是网络常态,并不限于公务员工资。一些人对公务员涨工资不买账,认为公务员都很“有油水”,不必锦上添花。这显然是对广大普通公务员收入的一种误解。事实上,大部分公务员并没有所谓的黑色收入。 由此,通过反“四风”、控“三公”、反腐败,让公务员在价值取向上回归本色;另一方面,通过法治化、透明化、制度化改革,让公务员在待遇上实现公平合理。 ———《人民日报》 范正伟 “批评”和“抹黑”不是一回事 近来好几起公共事件引发了关于“批评”和“抹黑”的激烈争议。一种言论,到底是“批评政府”,还是“抹黑中国”,如何定义引发了舆论场的交锋。因此,非常有必要弄清批评和抹黑的界限,这对形成对话可能、寻求社会共识和寻找最大公约数很有意义。 从语义上看,两者间的界限很清楚,即看说的是不是事实。如果以事实为依据,就是正当的批评;如果缺乏事实依据,纯粹是造谣,拿不存在的事实去攻击,那就是抹黑行为———顾名思义,抹黑就是颠倒黑白。 界限看起来挺清晰,但表面上越是简单、清晰,其间的模糊空间就越大。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爱听的评论称为“批评”,将不爱听的话一棍子打成“抹黑”并加以拒绝。所以,一个言论自由度较高、健康开放的社会,会对“批评”作尽可能宽松的解释,而对“抹黑”作严格的限定,宽容看待批评,而不会动辄将一种言论上升到“抹黑”的层面。动辄将批评定义为“抹黑”,会堵塞言路让人不敢说话。———《中国青年报》 曹林 “金牌至上”等同“唯GDP是从” 1月26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不乏亮眼之处。比如,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等等。取消了这些以及“不再分别公布”,等于放下了一直高举着的“金牌至上”的“指挥棒”。 有一点担心是,国家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各地可能会继续暗中角力。所以,《通报》中的这一句落实起来非常必要:“今后将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投入产出效益等多个角度研究设立体育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如果要分清主次的话,首先应制定一套关于群众体育开展状况的评价指标,把这个作为当务之急。———《南方日报》 潮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