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飞 2014年下半年,我逐字逐句拜读了三卷本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后,对路遥写这部书的背景、动因、目的,路遥的家庭、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以及书中近百人物的命运存有许多悬念。近读厚夫著的《路遥传》,先前存疑的大多数问题,找到了确切的答案。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这就是路遥。饥饿、贫穷、卑微、灾害,各种“苦难”构成了路遥的人生底色。《路遥传》作者尊敬路遥,尊重客观事实,为读者全景式地展现了路遥大起大落的短暂人生。 路遥出生在家境贫寒的陕北农村,母亲生过9个孩子。他五六岁上山砍柴、做家务,为求学,9岁那年跟随生父步行近百公里,到延川县郭家沟过继给大伯当养子,18岁前他一直在饥饿中挣扎。高考中榜,却因“文革”中断,变成回乡知青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因参与“文革”期间的两派斗争活动,他想参军,政审不过关;他想上大学,屡遭招生院校拒绝;把招工指标让给了“恋人”,结果“鸡飞蛋打”。各种打击接连不断。 但路遥没有倒下,他既是物质生活的穷人又是精神生活的富翁。写作、阅读、采访、调查、收集材料、体验生活,成为路遥工作的主要内容。他的作息时间异于常人的生活习惯,他说早晨得从中午开始,即他的创作时间是从下午开始至次日凌晨这样一个时间段。吸烟、喝咖啡提神,吃廉价快餐、饼干、快速面充饥,这是他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20多年里最常规的生活状态。 我悉心追踪着路遥的创作历程,他从1971年8月在《延安通讯》上发表《我老汉走着就想跑》的诗歌起步,至临终前完成了字字泣血的6万多字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无论是创作数量还是创作质量,大约每两三年就来一次飞跃。1980年后,可以说每年攀升一个台阶,直到创作出《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巨著,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终于攀上了文学的巅峰。有一年,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测算,《平凡的世界》广播稿,当年的直接受众达三亿人次。 辉煌的成绩是拿命换来的!路遥的健康状况与他的创作业绩构成了倒置关系,长期的脑力劳动,积劳成疾,他活在生命透支的状态下,却一直坚持,坚持,再坚持! 《平凡的世界》写到第二部时,他觉察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急速下降,就开始担心自己会像曹雪芹写《红楼梦》和柳青写《创业史》那样,作品尚未整体完成,作者就命赴黄泉了。于是,他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仍与夸父追日一般,与死神争夺时间,“1988年8月25日,路遥握笔像捏铁棍那般沉重,写字手抖得像筛糠,右手整个痉挛,五个指头像鸡爪一样张开而合不拢”,十分艰难地完成了《平凡的世界》整体创作计划。 路遥说,“要想当作家,就得像牛吃草一样的多读多学”。仅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做准备,他就读了150部中外长篇小说。“一个人要做成点事,就得设计自己,先得确定目标。目标一设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与此无关的都得牺牲。”为了创作,他舍得牺牲一切,放弃出国考察,养父亡故没去奔丧,创作领路人相见没时间。他沉醉于创作,自然也影响到家庭生活…… 路遥的人生实践告诉我们,苦难不是人生的负资产,艰辛不是未来的绊脚石,只要理想之火不灭、奋斗之志不移,人就可以超越平凡,走向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