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学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迎来“绿色化”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首次提出“绿色化”,与原来倡导的“新四化”并举,具有重大意义。绿色化理念的提出与深化,使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抓手,也有了实践的路径。中国迎来“绿色化”发展,那么,如何理解绿色化?怎样推进绿色化?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解读。

  “绿色化”是发展的整体优化

  曹广晶在《人民日报》刊文认为,绿色化的“绿色”代表一种精神、价值、文化、追求、目标和状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绿色化”就是把绿色的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政府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方式。

  “绿色化”是全新的发展观。生态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辩证关系: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生态保护作前提,发展才真正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绿色化”是全新的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化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现代化不能让车水马龙的喧嚣、雾霾围城的迷惘,湮没了绿色的生机,唯有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一切才有价值。

  “绿色化”是全新的财富观。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巨大的财富,环境资源成为发展资源,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源源不断的就业、增长、收入等,都是财富。财富有货币形式的,也有生态形式的。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

  “绿色化”是全新的民生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在这一阶段,“求生存”变为了“求生态”,“盼温饱”变成了“盼环保”。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这是公众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小康”最基本的内涵之一。

  总之,“绿色化”是指发展方式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发展的整体优化。对发展进行绿色化改造,就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纳入生态文明的要求,使这些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域都向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优化和转变,最终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

  推进“绿色化” 谋划新格局

  潘家华在《经济日报》撰文说,人们对绿化很熟悉,对“绿色化”则还有些陌生感。根据中央精神和理论研究,“绿色化”显然不是简单的绿化,而是要将绿色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动力。

  如果说传统工业化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棕色化”发展,那么,经济发展新常态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步入低碳、绿色、循环的“绿色化”轨道。在经济新常态下寻求品质增长、内涵提升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能促使绿色化融入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相得益彰:工业化必须是全过程的绿色化,从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加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加原料的循环生产方式,而且源头、生产过程和产出全面绿色化;城镇化必须是全方位的绿色化,不仅注重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地空间,而且注重城市空间格局和运行机制的绿色化,均衡配置公共资源,保障城市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运行;将绿色化融入农业现代化,应防止过度机械化、化学化,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增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的功能;将绿色化融入信息化,则要求信息生产设施运行、信息网络构建和信息内容的绿色低碳。

  绿色化不仅要融入生产领域,而且要融入制度建设和消费领域。例如,收入分配制度与绿色化密切相关。如果收入差距过大,高收入者炫耀性浪费性消费,低收入者没有能力绿色消费,就会破坏绿色、远离绿色。又如,干部考评制度需要绿色化,否则,如果唯GDP,就会毁坏绿水青山和自然资产。制度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于执行。如果不加大对严重污染事件、规划失误、质量事故的问责,那么,再绿色化的制度也不可能带来绿色化的结果。同时,将绿色化融入消费领域也非常必要。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都是反绿色化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理性消费才是绿色消费。应着力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行为绿色化。

  绿色化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新型工业化需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以及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这些需要投入,需要服务,需要就业,自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节能服务业正在成为一种重要业态;可再生能源设施的生产、安装、维护是绿色化的支撑产业;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维护,不仅提升自然资产的品质和数量,而且孕育新的商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供应链等也是绿色化的内容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李 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