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供港食品安全奇迹能否在内地再造

    □王学进

  24日,记者获悉,明年将有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投放国内市场,包括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居民将首先开始享用。同时,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开始建设公共采购平台,通过供港交易平台模式,在国内首次推出以消费者权利为导向的采购标准,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9月24日新华网)。

  2011年,媒体报道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供应澳门食品的安全率则为100%。消息甫出,舆论呼吁也应该让大陆民众吃得放心和安全。4年过去,有关部门着手建立公共采购平台,解决国人舌尖上的担忧。具体措施有三条:建立统一品牌识别标志,让消费者一眼便知“谁是好孩子”;复制供港监管体系,确保“好孩子不变坏”;复制供港商务模式,让“好孩子有糖吃”。但笔者心里还是不踏实:这个愿景能实现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探究一下供港食品99.999%的安全率是如何创造的。原因有三:监管主体非常明确,由质检部门一管到底,区别于内地的分段监管、多头管理模式;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供港食品,不惜工本加大供港食品各环节的投入;供港食品均是集约化生产,虽然投入大,但价格高,企业有利可图。

  由于内地与香港在制度、市场等方面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就指望像港澳居民那样吃上放心食品不现实,短期内难以复制供港食品安全奇迹。但借鉴供港食品的经验,提高内地食品安全率,还是可行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将食品安全当作重要任务。中央政府应明确,各级政府要把抓食品安全当作政治任务,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规定辖区内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从重处罚主政官员,以此督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2006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食物安全中心,职权很大,服务范围广泛,包括食品的进口管制及出口验证、屠宰房及食用动物监察和食物风险管理及评估等。事实证明,此种“集中模式”比内地的“分散模式”更有效。当务之急,就是改革“分段监管”和“多头管理”的机制,成立由国务院领导的食品安全机构,掌管全国的食品安全。

  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包括发展食品集约化所需资金、建立一支专业的食品监管队伍、增加改善检验检疫设备、对企业用于改善生产条件的投入予以补偿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