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企业可盈利、有活力,经济发展才能有持久动力。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让企业有利润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提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实际上,我国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产能过剩严重,PPI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究其原因,一是供给不对路,产品积压,行业微利或亏损运行;二是融资成本高,人工成本快速攀升;三是科技含量低,价格上不去;四是管理滞后。 对此,首先要从扩大有效供给的角度抓供给结构调整,注重发展新兴产业,避免企业把大量财力物力继续投向过剩产业;通过投资创造新供给,扩大新需求,确保投资有回报。其次是帮助企业打好降成本的“组合拳”,在制度、财税、金融、社保、流通、能源等领域为企业减负,还要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再次是依靠技术进步、革新及生产效率提高,努力创造新供给,不只是从无到有,还存在从低质到优质的转变,使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最后是发挥企业家的关键作用,在激烈变动的市场中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在管理提升方面常抓不懈,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销售、财务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