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老阁:藏书自比遗金富

  郑家永 

    江北半浦的二老阁,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雍正元年(1723年)落成,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如今,尽管斯人已去,阁亦无存,但郑氏二老阁尊崇师长、传承学术与藏书刻书之佳话未成绝响。正如倪大成《登二老阁诗》所云:“藏书自比遗金富,师道原同祖德隆。二老额悬光万丈,南雷鹳浦并高风。”

  二老阁藏书楼为浙东学派黄宗羲高弟郑梁的儿子郑性创建,其匾为邑人冯帝赉所书。郑性祖父郑溱与黄宗羲同学于刘宗周之门,交契深厚。郑梁和郑性平生勤于学问,尊敬师长。郑梁临终前对儿子说:“秦川府君,吾身所自出也,而道则兼师也……梨洲先生,吾学所自出也,而情犹吾父也……吾死,汝其建一阁,立于先生主,梨洲居左,秦川府君居右,而吾则侍于其侧,岁时致祭惟谨。”

  郑梁卒后,郑性遵父遗志,开始建阁。他在《南雷文约》序中说:“康熙癸巳,先生家火,遗书仅存五分之一。丁酉,悉归余。”1717年,郑性把黄宗羲“续钞堂”残余图书用船载运到半浦渡口,并入藏于“西江书屋”。事后他深有感慨地咏诗以记其事:“劫后残编四五千,辞黄归郑上江船……”之后,郑性耗时5年,整理黄氏残编,尚得三万卷。

  当时建二老阁的初衷是纪念郑溱和黄宗羲两位老人,故以“二老阁”名之。阁坐北朝南,为二层歇山式建筑。楼上中间供奉黄宗羲、郑溱及郑梁的神主,左右两间贮藏黄氏遗书三万卷,楼下架空庋藏郑氏遗书二万余卷。由于全祖望所撰《二老阁藏书记》影响深远,又有规模可观的藏书五万余卷,故后人将二老阁视为藏书楼。

  郑性,每晨起,正衣冠,率诸子焚香拜于其前。这一仪式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二老阁上演,甚至记入了当时的县志。受先辈及二老阁仪式之影响,后郑勋建“二老堂”,为追祀郑梁及朱彝尊而设专堂,以示太公郑梁与朱彝尊的交谊深厚。当时浙江巡抚阮元题匾额“二老堂”并和诗,袁钧撰《二老堂记》,郑勋绘《二老重逢图》,一时称盛。

  二老阁郑氏以文献世家享有盛名。清政府纂修《四库全书》时,郑大节进献图书121种,收目95种。此外,郑氏一门雕版刻书长达155年,历经六代,薪火相传不绝,所刻之书均署有郑氏及“二老阁藏版”等字样,并促成黄宗羲巨著《民夷待访录》以及《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付梓。

  二老阁藏书楼历史悠久,但藏书代有散佚。咸丰十一年(1861年),郑观海重修二老阁。抗战期间,二老阁摇摇欲坠,经郑氏后人公议,只能拆掉变卖。

  昔日二老阁如今仅存小池、古井等遗址,由此衍生的故事却在老人们的记忆以及孩童们的歌谣中留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