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畅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不管愿不愿意,你就是台上的主角而不是配角,能否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全靠自己的表演。演好角色,定位很重要;定位准确,便可少走弯路,不至于走错方向。 给自己定位,关键并不取决于定得有多高,而是有多实际和有意义。笔者读报时看到一个故事:台湾一家报社的社长,儿子在台湾最好的大学———台大毕业,然后去哈佛大学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大学修了EBMA,等到全部学位修完之后,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后来,那个年轻人成了一名西餐厨师。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如此高学历去做西餐厨师,太过浪费,但那位社长却完全不这么想,他对儿子的选择感到非常自豪,因为选择做西餐厨师,去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既是儿子的梦想,也是最适合他的岗位,这样的选择有什么错?偌大的社会,三百六十行,不是需要“行行出状元”吗? 是啊,每个人有何特长,有多大能耐,其实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的特长、能耐若能与从事的岗位相匹配,你想不成功都难。有时,加以正确引导,甚至还会有“歪打正着”之功———让缺点变为优点,使陋习转化成良好的技艺。当年,上海有个“大吃家”沈京似,这主儿将祖上的家业吃了个精光,万般无奈,他只好出去找工作。有人向陈毅反映此事,陈毅就让他去国际饭店。饭店了解到他别无长物,却是一个“美食家”,便让他做菜的品尝工作。据说,国际饭店菜肴一向质量很高,与他这张“刁嘴”有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主持编辑了《菜谱集锦》,这本书成为上海和外地一些宾馆厨师的参考书,他本人更成了烹调界公认的权威。 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笔者对此很是认同,这三者缺一不可,互为逻辑,互为因果。有位著名画家也对年轻人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对年轻人只有两个要求,一是饭碗第一,一定要自立;二是尽量不要受这个社会坏的影响。想想也是,饭碗很重要,自立很重要,饭碗不保,不能自立,何谈理想、追求?而一旦受到社会坏的影响,又怎么理解生命的意义?更遑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了。 或许有人会说,我很平凡,很普通,身无特长,对许多事情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又怎样去做好自己的主角呢?其实,兴趣和特长是可以通过培养获得的,更何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潜力,暂时没有明显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并非坏事,因为这种情况反而为自己日后培养兴趣和特长提供了无限可能,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也。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的父亲,是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李国修在懵懂少年时曾对父亲抱怨:“做鞋做了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此言一出,即遭其父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双手养家糊口,你们五个小孩从小到大,哪一个少吃过一顿饭,少穿过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正是受父亲其言其行的影响,李国修渐渐喜欢上了戏剧事业,既当演员也当剧作家还当导演。他说:“这辈子,我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开门、上台、演戏。”正因为他专注于一件事,做自己的主角,令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誉。 在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价值观大有市场的今天,有志于当好自己主角的人,必须在不断的角色定位、多元选择中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去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星云大师说得好:“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以主角的心情尽力演出。只要能如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成功。”角色定位可以多元,但必须以主角自居,并倾心倾力去表演。唯此,才不枉来此世上走一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