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以会“跑事儿”为荣、热衷于与官“搭上话”、信奉“朝中有人好办事”、默许村干部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近年来,在部分基层地区,由错误“人情观念”或对权力的歪曲理解等导致的社会现象,成为影响乡村发展的“文化阴霾”。河南一名违规享受低保的村民竟表示:“我不缺钱,我跑这个低保只是证明下我有这个能力”(3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应该承认,媒体报道的这种情况,在基层不同程度存在着。官本位的影响决不限于官场,同样泛滥于民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正因为官场存在生态问题,官本位才难以祛除,并由此产生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才一直讲,要以好官风引导好民风,以好民风涵养好官风。 针对“为证明能力跑低保”,舆论普遍对这种不正常的面子观予以谴责,这与对腐败分子的痛恨一样,体现了舆论正义。也说明,廉洁文化不是对哪一环节、哪一层面的要求,而应该做到全流域、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打通廉洁文化最后一公里,同样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会层面做起。 任何一种文化或者亚文化的形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往往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毋庸置疑,“跑低保只为证明能力”,从一个侧面证明现实中确实存在“腐败亚文化”。但这种“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受主客观条件影响的。主观上讲,是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客观上讲,则是权力运行缺乏制约的问题;其复杂之处还在于,客观现象的存在催化了主观原因的形成。 现实中,存在着大量关系可以运作的空间,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人“朝中有人好办事”,并且通过“跑事儿”办成了事。如果没有这样的关系空间,即便有人推崇权力,也无从入手,只能望权兴叹。而那些“跑事儿”的人,则对“腐败亚文化”的形成起着“放大器”的作用。他们的存在,如同催化剂,刺激更多人去跑官、傍官。这种关系空间的存在,才是根本和关键,而“证明能力”只是派生品而已。 从新闻中可以看出,有些基层官员对此类现象也表示出了不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正风肃纪持续推进,官员能够自觉对“腐败亚文化”予以心理抵制,是可喜的变化。但是,基层官员更应该想想,这世上有多少天生愿意“受虐”的人?有些基层群众低声下气、点头哈腰,还不是他们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只要拥有权力就能“搞定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之所以出现“跑低保只为证明能力”,还是因为对基层权力不信任,说明规范基层权力任重道远。 就此而言,“为证明能力跑低保”一点都不好笑,而“跑成低保”比“证明能力”更可怕。只要还有关系空间,必然有人去“跑低保”;只要能够“跑成低保”,必然有人吹嘘,最终诱惑人们以此“证明能力”。在这个逻辑链条上,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权力。要根治这种“腐败亚文化”,办法就是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让规矩规范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