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隆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令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的提出,缘于我国制造企业与国外的差距。有资料统计,全球寿命超200名的企业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并非偶然,“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就是秘诀。“工匠精神”不仅是制造业的灵魂,而且是制造业安身立命之本。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宁波是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九大工业行业之都、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区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十大智慧城市,特别在磁性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合成新材料三大新材料细分领域,已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机构、创新团队和创新企业。在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新征程中,要让“工匠精神”辐射社会百行,渗入宁波制造业,借力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再攀“宁波制造”的高峰。 一、传承“工匠精神”, 着力营造“宁波制造”和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 把握好我市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和节奏,传承“工匠精神”,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找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长期品牌效应,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方面出台品牌发展的支持政策,规划设计长远的“宁波制造”培育工程,提升宁波品牌的文化内涵,大力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引导本土制造企业下大力气将产品做专做精做优,摒弃热衷打价格战,在全社会弘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 二、融入“工匠精神”, 提升发展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时尚纺织等优势制造业 要保持宁波传统的优势制造业,从企业层面上注重创造创新,强化精益生产和管理,争创世界一流而不懈努力;从人才层面上加大培养现代产业工人,重视培育工匠型的技术人才,构建入厂到退休式的用工机制,重点打造一批优势制造业中的精专企业,用“工匠精神”武装我市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时尚纺织等优势制造业,在宁波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加强诚信建设,打牢传统优势制造业品牌信誉的基石。 三、发扬“工匠精神”, 尽早尽快地重点扶持“宁波制造”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市经信委最新的调查表明,除了传统的优势制造业,近年来宁波制造业细分领域蛰伏的“隐形冠军”有百家。比如,涉足个人护理、美容美发工具制造业的“宁波瑞孚集团”,其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容美发工具的制造出口量居全国同行业榜首,实现“全球每10把头梳,5把出自瑞孚”的神话。他们凭借敬业、执着、创新、做专、做精、做细、做实,不断凝练“工匠精神”。对于这些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要尽早尽快出台重点扶持的相关办法和政策,引导企业家瞄准世界一流,一心一意办好企业,使更多的“宁波制造”产品逐鹿世界市场。 四、催化“工匠精神”,着眼宁波未来制造业发展模式,统筹制定推广和人员培训计划 回望宁波发展史,不难发现,每一次腾飞都与港口紧密相连,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宁波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综合布局也要以港口为重托,借力本土特色制造业,积极推动实现“港口经济圈”。“工匠精神”代表时代的气质,并非一日功成,要统筹制定推广和人员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合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制造大市的宁波,要大力培养工匠型人才,注重制造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承认工匠在劳动创造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工匠输送到制造企业。 五、凝练“工匠精神”,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宁波民营企业抱团优势,拿出更多“宁波制造”代表作 宁波“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宁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民营企业是其中的重要力量。迫于生存发展,宁波民营企业较多注重研发创新的投入,为提高品质而脚踏实地,不断印证“工匠精神”。 结合供给侧改革,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不仅反映在工业领域,还可将“吃穿用度”消费领域作为切入点抱团发展,突出宁波制造的品牌、个性、匠心效应,摒弃“好大喜功”的心态,借助互联网传播效应来塑造“宁波制造”的整体形象,推动宁波制造业创新发展。 (作者为市十四届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