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黑板报

  陈 云           

  

  我不是老师,却写了近30年的黑板报。

  第一次写黑板报,是在小学三年级。因时过久远,详细情景已模糊不清,但几个细节还记忆犹新。当时是被教导主任邱老师叫去的,木制的黑板挂在教学楼一楼楼梯口的两侧。我个子矮,踩在椅子上,双腿因紧张微微发抖。邱老师帮我打好方格,我像握铅笔一样生硬地拿着粉笔,稍一用力,粉笔就断成两截。邱老师教我:拿粉笔不要像握笔那样,粉笔要放到虎口下面,拇指和食指捏在粉笔最下端,让着力点贴近粉笔底端,不容易断。就这样,写一字,断几截,一行字写下来,大半盒粉笔成了粉笔蒂头。

  写黑板报是一种技术活。先是板式设计,关乎整体效果,自然不可轻视。留出标题和插图位置之后,要画横线,以便书写时整齐划一。画横线也有讲究,粉笔着力要轻,边画边滚动粉笔,如此一来线条即可粗细均匀。等到板书写好后,再仔细将细线擦去。初中时,有次见美术老师用铅笔直接在黑板上画线,既看不到明显痕迹,又可留存很久,于是就学了一手。

  标题或报头醒目漂亮,往往最能吸引观看,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两支不同色彩粉笔捆绑后同时书写,会产生立体效果;将粉笔拗成两三厘米宽,平躺着书写,能产生排笔的效果;捏住抹布一角,蘸水写成行书或草书字体,再用彩色粉笔勾勒出边缘,即成为空心字。

  板书是写黑板报的基本功。我从未学过书法,但从小铅笔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或许这就是邱老师叫我写黑板报的主要原因。小学时我的板书基本是横平竖直、有棱有角的黑体字,到了初中,见语文老师板书独特,粉笔斜握,提按分明,蚕头燕尾,方圆兼备,像是用毛笔写出的效果。我曾多次模仿,终究没学好,且那样书写很费时间,结果不了了之。后经多年摸索,我将笔画转角提钩处全以弧形处理,字体圆润温婉,又能提高书写速度。这成为我的板书特色,居然被多人效仿。

  即便是擦黑板也有窍门。我基本不用绒布制作的黑板刷,原因是我写的黑板报至少一周换写一次,时间久了,粉笔灰粘在黑板上,板刷很难擦净,总会留一层白雾似的薄粉,黑板成了“灰板”。一般我先用带水抹布擦一遍,或是用水将整块黑板泼湿,等到半干时,用拧干的抹布再擦一遍,那样黑板就非常干净。

  初中后半阶段,我写黑板报的水平已是炉火纯青,除了教室后墙上的一块黑板,还承包了学校五六块黑板报一周一期的抄写任务。初三毕业前夕,数学张老师擅长题海战术,每天布置大量习题,油印来不及,张老师干脆给我一本辅导书,叫我把海量习题抄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转抄到自己的本子上做。每天中午及下午放学后,教室前后两大块黑板,包括三五块可以悬挂的小黑板,正反两面全是我的粉笔字,我成了张老师的得力帮手。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傍身。写黑板报锻炼了我的处事胆魄,培养了我的时间观念,开发了我的美术特长,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因为会写黑板报,初高中时我一直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团委宣传委员。工作之后,顺理成章成为厂团委、工会活跃分子。到了2000年,原工厂转制解散,我进入新的工作单位。那时我因腿疾已无法站立写黑板报,每次出黑板报前,办公室石主任总会预先将黑板从墙上摘下来,冲洗干净,晾干,斜搁到椅子上,我坐着就能顺利完成写黑板报工作。两三年后,电脑快速普及,单位走廊上仅有的一块黑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的写黑板报历史就此终结。

  黑板报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写黑板报的经历贯穿了我的整个青春岁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