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在《人民日报》刊文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过度侧重金融和房地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业脱离制造业发展的基础,离开服务实体经济和民众生活的根本点,进入了自我扩张和自我循环的非良性发展轨道,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和金融危机。 2015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达到50.5%,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产业之一,还将继续发展。加之沿海发达地区某些传统产业因要素成本上升而外迁,有人担心我国会不会也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实际上,只要我国服务业发展以制造业为坚实支撑,就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应当认识到,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地位的衰落,也不代表“去工业化”,更不等于开启了产业空心化进程。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过程中,从供给侧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发展,将其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在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翅膀”和“聪明的脑袋”,为人民生活幸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必须指出,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制造业绝不能空心化,这是一条底线。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衣食住行不能都靠进口解决。所以,农业要保持一定比重,并要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当前,要坚决控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现象,防止金融和房地产等容易被作为资产增值手段炒作的行业过度自我循环与膨胀,防止其毁坏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