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伦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是今年经济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事,1—7月民间投资增长2.1%,回落0.7个百分点。那么,当前民间投资存在哪些瓶颈障碍?下一出路在哪儿? 从向下的曲线看瓶颈障碍 继6月出现首次下降之后,最新公布的民间投资增速再创历史新低。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民间投资增速示意图可以看出: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增速画出了一条向下的曲线。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原因有以下四个: 首先,与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有关系。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多数传统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不到3%。面临这样的市场环境,一些企业家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多数传统行业目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不到3%,相比北上深今年房价同比涨幅20%—50%的水平,只有一个零头。 第二,与制度的准入有一定的关系。市场准入限制以及“玻璃门”“弹簧门”“门中门”等现象依然存在。新兴产业和一些服务业,目前还处在上升期,发展空间比较大,民间资本还是愿意投的。但是一些服务业,包括电信、油气,民间资本不容易进入,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与资金来源有一定关系。民间资本的来源渠道主要靠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方面尽管政府做了很大努力,但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还是存在着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国务院督导组反映的情况也表明,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够的问题,在一些政策落实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第四,洪涝灾害的影响。今年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0.9℃,是自1961年来的第三高温天气,再加上洪涝灾害的影响,影响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撬动民间投资需要多方给力 针对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这一现象,今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多次召开会议,发布多项文件,部署扩大民间投资工作。同时,派出督查组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例如,加速简化行政审批,降低创业门槛,缓解企业税费重融资难,同时通过大量释放信贷来弥补民间投资的下滑。但应看到,尽管现在贷款利率已经很低,银行仍不敢向民营企业放贷,这就需要推进各项政策的联动改革,将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打破阻碍民间投资的“弹簧门”“玻璃门”,同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此外,民间投资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股力量,需要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要在减税降费、打破垄断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家信心,提振预期。具体而言,应对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撬动民间投资内在活力,可以采取四方面措施。 第一,略有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要执行到位。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适度扩大总需求。从货币政策来讲,今年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概括了5个等级,即从紧、适度从紧、稳健、稳健略有宽松、宽松。如果货币增长速度13%被归为稳健略有宽松。那么,今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只有11.8%,说明稳健略有宽松货币政策没有执行到位。上半年还有一个金融现象,M1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高速增长,M1和M2的增速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出现所谓“流动性陷阱”。 第二,积极财政政策要执行到位。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直都在执行的,但是上面有好的政策,下面没有执行到位也没法发挥效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总量上的,也包括执行上的,需要两者的结合。 第三,PPP模式的落实上,要更多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现在政府推动的PPP模式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PPP模式原本是希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让更多民间投资参加项目,现在变成了政府和央企合作。这种投资模式本来是希望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果没有达到目的,因而这种项目对于吸引民间投资作用很有限。 第四,在强调民间资本参与新经济、补短板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当好领导,起到发展新经济、补短板排头兵的作用。同时,国有企业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