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慈溪模式”

  方东华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推进和健身人群的不断扩大,体育健身需求总量不断增长,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体育服务配送、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赛事组织,由于资金和力量欠缺,内容单一、总量不足、形式单调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近年来,慈溪市坚持“立足普惠、兼顾差异、力求精准”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这一命题,着力开发民间资本,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启动了新一轮更高层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委托第三方管理、公益体育项目培训市场化采购等走在宁波乃至全省前列。

  一、制度设计先行,围绕“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定操作流程

  “慈溪模式”的特点之一:立足“放管服”,在准入关口、过程管理、结果评估等环节下功夫,力求构建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政府采购操作流程。 

  1、“放管”结合降低准入门槛。设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目录,同时根据县级市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只要符合经营范围要求,不论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体育社团,均可参与政府采购。

  2、“宽严”相济完善采购方式。批量资金达10万元以上的,按规定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公开招投标。其他特殊情况,根据项目特点采用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慈溪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项目,采用公开竞标方式转让体育馆附属用房经营权,待第三方投资建成后,又将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的形式向其购买国民体质测试服务。

  3、“效益”导向开展多样评估。让服务接受单位参与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估,如健身路径安装实行村、镇验收盖章,体育部门凭单据结算;体育公益培训服务由体育部门向培训对象发放问卷调查、确定评级,并按评级结算,未完成培训指标的,按实际完成数结算。此外,引入第三方对服务进行评估,如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第三方托管工作,委托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组织评估。

  二、立足便民利民,主动策划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有效供给

  “慈溪模式”的特点之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实际,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以“设施、服务、平台”三大领域为抓手,优选社会效益好、示范效应明显、现实条件成熟的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1、激活学校体育场馆巨量“沉睡”设施资源。2013年开始,慈溪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负责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3年来,全市已有40所学校44个校区实行体育场馆开放第三方托管,发放全民健身卡10万张,年接纳健身人次突破170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了原有学校为主体的开放模式下因校园安全保障、健身群众人身意外伤害赔偿、设备器材维修成本等导致的“门难进”问题,充分激活了学校体育场地这一存量资源。

  2、探索公共体育服务个性化供给。2015年起,慈溪在宁波大市内率先启动“公益体育项目培训政府采购计划”,该计划通过公开招标产生培训机构,当年政府投入30.6万元,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游泳等5个项目100个课时,培训500余人次。此外,引入社会力量建设慈溪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除政府每年安排经费预算向该中心购买样本测试服务外,中心可自行推出面向大众的测试和健康干预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此举为宁波大市范围内首创。

  3、试水“互联网+公共体育服务+金融”。整合全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吸引银行出资开发建设融体育设施查询、定位、保修,以及包括融体育场馆开放门禁系统、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体育赛事活动报名、全民健身银行、科学健身指导、信息发布和满意度测评为一体的门户网站和手机APP平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技术参数设计,下一步将开展方案比选,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信息的点对点传输和全民健身数据的综合分析。

  三、突出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政策扶持精准度

  “慈溪模式”的特点之三:以“放管服”为导向,创新政府财政资金补助、奖励方式,“四两拨千斤”激发体育社团、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热情与潜力。

  1、“管放结合”推动健康发展。推动各类体育社团规范化、专业化、实体化发展,鼓励主动承接政府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由主办方和协会共同测算经费,规定资金使用方向,同时允许协会依托赛事筹募企业赞助,消除其承接政府性赛事贴钱怕事的担忧。

  2、“以奖代补”打破平均主义。对体育社团自办大赛的级别、规模、辐射面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奖励。赛事办多、办好的多奖,办少、办差的少奖,形成良性倒逼机制。机制转变后,涌现出“象棋俱乐部联赛”“足协杯赛”“钓鱼积分联赛”等一批贯穿全年的赛事品牌,募集近百万资金赞助全民健身活动。

  3、“完善政策”培育市场主体。在2013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中,尝试对体育健身行业进行扶持,对认定的5家专业体育健身场所用水价格,由原特种行业13元/吨降至一般工商业7元/吨,该政策为宁波各县市区首创。两年多来,每年为相关经营主体节省经营成本近百万元,全市游泳场馆数量从2013年的16家增长至2015年的22家,群众游泳健身费用支出也由之前的年均1000元降至600元。此外,该市新一轮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也即将出台,政策将大力鼓励民营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体育类社会组织参与乡镇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改造利用、向社会提供无偿或低价体育消费服务等多种情形给予补助或奖励,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体育健身服务领域。

  (作者为市社科联秘书长、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