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寻天一阁

  王 璨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

  在没有走进天一阁之前,它就像暮春时节开在巷子深处的荼蘼花,一直虚无缥缈地存在于离我们很近很近的地方。我们却仿佛始终隔着千山万水,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感觉,是迷茫的,也是遗憾的。

  而现在,“南国书城”的牌匾就近在咫尺。刚刚飘落的沥沥小雨,打湿了墙角的凌霄花,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令人神清气爽。带着按捺不住的欣喜走进这人间的琅環福地,仿佛穿越了浩瀚的时空,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经历四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之后保留着的浓浓气息。

  一眼望去全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只听得见树叶在微风中飒飒作响的声音,伴随着鸟雀叽叽喳喳的叫声。而越往深处,越能感受到园内环境的清幽,这实在是属于文人雅士们的净土。

  天一阁的主人,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因为早已厌恶了尔虞我诈的腐败官场,他辞官回家,在月湖湖畔修造这座藏书楼,从此忘却宠辱,专心研究书籍。

  相比明清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这里粉墙黛瓦的江南情调似乎更加别具一格,也难怪范钦能够如此释怀了。

  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纷扰,只要满足于这些花花草草抑或是笔墨丹青,就可以找到一个宁静的归宿。

  如今的天一阁已经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藏书楼,而是逐渐扩大成一个庭院式的园林。它和麻将陈列馆、秦氏支祠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不但可以了解这一座藏书楼在历史的沉淀下依然保留着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走在这里,仿佛可以看遍世间所有的湖光山色。我们走在爬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太阳的光线穿过叶子的缝隙,照射在屋顶的瓦片上,斑驳而又明亮。

  穿过一道防火巷,便是范钦的藏书之处了。这里曾经收藏了七万余卷书籍,其中包括了一整套御赐的四库全书。其卷帙之浩繁,工程之浩大,可以想见。

  藏书最惧怕火患,为了保存这些书籍,范钦可算是煞费苦心。除了在住所和藏书阁之间设有防火巷,房内顶上绘有水纹水兽的藻井,分布如此繁密,想必也是为防火患而设置。

  令人惋惜的是,这四百年来,藏书由于种种战乱、自然灾害而被损坏盗窃无数,完整保存下来的古籍仅剩七部,藏书楼阁也屡受重创。

  如今的藏书阁丹楹刻桷,雕梁画栋,虽是后来翻修的成果,但无一不见证当年的辉煌。

  天空的一角被葱茏的绿色所遮掩,百年的大树已经枝繁叶茂,仍然向上延伸着,直冲云霄,生生不息。

  天一池被池边的植物染成了墨绿色,许许多多的锦鲤在池中嬉戏。它们在水中窜来窜去,鱼尾轻轻拍打着水花,泛起金色的涟漪。“九狮一象”的石像立在池边,经历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们的模样不再清晰,翠绿的藤蔓也遍布全身。

  它们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这一方书阁,千百年不见归人,唯有一波又一波的来客。

  然而来者,又何尝不是归人?

  这几年的四处游玩,看过无数风景,却不曾比今日的所见所闻令人感到亲切。这大概是因为它本就属于我们。它不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变得明亮,我们的心却因为曾经来过这里而更加舒畅明朗。

  随着时间的变迁,城市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蒸蒸日上,精神上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天一阁不再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更是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地点。

  在南轩,许多孩子正在学习象棋。他们两两相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一时间这里特别热闹,每个孩子们看起来都很投入,应该说更是一种享受。他们享受着走每一步棋,享受着美好的氛围。这类活动在天一阁还有很多,不得不说,天一阁的文化一直影响着现在的宁波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宁波人,在万千风雨沧桑中,留下其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深深植根于宁波文化,成为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