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瑞为何特别受人尊敬?

  牧 野

  

  1981年,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美国出版了他的名著《1587年,无关紧要的一年》,次年,这本划时代的历史著作被译成中文,以《万历十五年》的书名由中华书局在中国出版,之后多次重印,深受读者喜爱,曾入选“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榜单。

  《万历十五年》的魅力在于讲述史事的独特角度,作者从1587年即明万历十五年,这个看起来非常平常的年份入手,通过海瑞、张居正等七个代表性的人物,对明代的这段历史作了严谨、生动的描绘。

  海瑞是深受中国百姓尊敬的一位清官,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朝代曾出现品德高尚的清官,如汉代的汲黯、唐代的宋璟等,若论清廉程度,有些甚至不在海瑞之下,但他们在民间的影响远不及海瑞。

  海瑞事迹在民间的传播,大多通过戏曲、传说等俗文化形式实现,其中不乏演义甚至夸张的成分,真假难辨。其实,有关海瑞的史实,在正史中是有不少记载的,史学界认为,黄仁宇对他的记录和评述最为精彩和周密,并提供了海瑞为何特别受民众尊重这一问题的答案。

  海瑞受宠于民众,首先与其为官背景有直接关系。海瑞只获得了举人身份,并没有考取进士,如此低的“学历”背景,按照明代的官吏制度,只能当一名小吏,但海瑞不仅当了大官,还成为公认的为官典范。海瑞的洁身自好、按照规则的最高标准行事,以此对抗官场潜规则的耿直和固执,加上身份上的成功逆袭,正好顺应了人们企图改变自身命运的期望,海瑞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1558年,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县,正式进入官员行列。这年,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批随从来到淳安,因不满地方的款待,百般挑剔,甚至把接待人员倒吊起来。海瑞获此消息,立即下令予以拘捕,并没收其财产。接着,海瑞又派人将这个公子哥押解到总督衙门,还给胡宗宪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先给胡宗宪戴了顶高帽,称其气节清高,家风优良,然后又说“有人冒充您家公子,现在我已把这个骗子拿下押解过来,全凭您处置。”这手计策堪称“毒辣”,却成为广泛传播的传奇。

  如果说这一事件可能含有夸张因素,另外一个故事则完全真实,记载在海瑞文集中。

  1560年,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受命清理盐法,统管各地的食盐征收专卖。对这位势大权重的钦差大臣,各地方官员丝毫不敢怠慢。但鄢懋卿却要装出清廉样,出行前发出通知,自称素性简朴,不喜奉承,地方接待应一切从简。本来,这不过是逢场作戏,当不得真,却被海瑞用于办事的依据。他派人通知鄢懋卿,称将不折不扣执行,粗茶淡饭相待,绝不阿谀奉承。鄢懋卿接此禀告,哭笑不得,只得绕道而行。

  可以看出,海瑞性格中不乏固执和极端,其为官之严谨,近乎刻板,坚守规则,不留情面,因此被称为“古怪的官员”。这种性格和为事原则,让长期处于权力压迫下的百姓倍感兴奋,更何况,他整饬的手法是如此与众不同,甚至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情节,近乎喜剧,显示出这位“古怪”官员的机智、狡黠甚至可爱,完全符合一般公众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审美情趣,其形象因此瞬间高大,深入人心。

  作为古代中国层级最低的官员,知县的一项日常工作是直接面对公众纷争,当场断案。说起断案,我们会想起另一个被广为传颂的人物包拯。相比之下,海瑞在面对各种是非纷争时,似乎显得机智不足,他不会像包拯那样明察暗访,一查到底,水落石出。但海瑞有自己的办事原则,在他看来,人类的日常行为乃至一举一动,都可以归纳于善和恶这两个基本的道德范畴。由此,他自信地表示,一个地方行政官,可据此立即判定各种纷争的曲直,只有少数案件的是非,需要经过一番思量,而这也并不难办,因为他自有一套评判标准和原则:“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

  显然,海瑞判断是非既不是以法律为标准,也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根据礼法的要求,以一种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简单化取舍,做出道德式的评判,这种取舍标准虽然可能远离事实,却与一般的伦理纲常方向一致,其扎根于民间,深入人心,因此,能在情绪上有效地激励广大民众,获得认同。 

  海瑞不仅以这样的道德标准衡量是非,也把遵守纲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生活贫穷,他亲自种菜,长期舍不得吃肉。有一次,老母亲过生日,他破例上街买了些肉,此事竟传遍了县城,让人们兴奋不已。

  海瑞行为极端,鹤立鸡群,实属官场另类。同时,他坚守信仰,洁身自好,官场同僚虽视其为敌,在道德层面却硬是找不出一丝破绽。而在民间,他的固执、认真、狡黠、古怪、严厉,他的无所畏惧、铁面无私、敢说敢言,都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一些作为,成为口口相传的精彩故事,被不断加工、深化和演义,一代清官的形象因此树立,并流芳于后世,甚至成为民众的精神支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