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家郎:养“娃”七年,期待曙光

  小图:这条1米来长的娃娃鱼,论年纪有30多岁了。
  大图:新繁育的小娃娃鱼,流动的山泉水模仿野生环境。
  (余建文 摄)

  本报记者 余建文       

  市场风云突变,几年间,娃娃鱼“身价”从云端跌落深渊,令不少养殖者折戟。作为宁波娃娃鱼养殖业的“一哥”,胡家郎却一直不舍得放弃。他说,“娃娃鱼也要产业升级,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熬过寒冬,曙光已在眼前。”

 

  上周,记者来到江北慈城,探访宁波最大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基地建在毛岙村的一处半山腰上,好几排房子,静悄悄的,分隔成一个个养殖室。工人老宋打开几间养殖室的门,里面黑漆漆的,透过手电筒光,看到一条条娃娃鱼在安静地睡觉,其中有两条大的,灰黑色的身体长一米多,有近20公斤重。“其实,娃娃鱼很少叫唤,基本上吃了就睡,婴儿般的叫声难得听到”,老宋笑着说。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养殖、销售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老宋说,这边基地养的有1万来条,主要是新繁殖的。在慈城一处水库山洞里,公司另外还养了1万多条。“娃娃鱼非常娇气,喜欢待在黑暗的环境,强光、声音嘈杂都容易导致死亡。另外,娃娃鱼对水质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二类水,人直接能喝的,而且水温控制在23摄氏度以下,水温高了也会死亡”,老宋说。

  7年前,胡家郎和朋友一起,把娃娃鱼养殖引入宁波,并注册了公司。胡家郎说,当时,娃娃鱼市场售价高达3000元一公斤,感觉挺有前途,“亲鱼和鱼苗都是从湖南张家界那边空运过来的,手指头大的鱼苗就要1000多元一条”。为了找合适的养殖地,老胡他们可费了不少心思。刚开始不懂养殖技术,他们最初放在北站的地下室里,用自来水养,结果鱼苗死掉了不少,后来辗转找到慈城这边,看中的就是生态环境和水质好。

  经过一两年的摸索,老胡公司的娃娃鱼养殖走上轨道,并且人工繁育成功。但没想到,此后的几年间,高档餐饮业遭遇严冬,加上各地养殖量的增加,作为宴请“贵客”的娃娃鱼,“身价”一路下滑。目前,娃娃鱼市场售价跌到300元一公斤,仅为最高价时的10%。

  采访那天,山下一家农家乐向基地订购了一条娃娃鱼,1.4公斤重,售价400余元。老宋说,尽管售价已跌到了底,来买鱼吃的人仍不多,平均一天也就卖出一条。而为了供养基地2万多条娃娃鱼,公司每天要花1000多元购买鲜活的白鲢,去除头尾和鱼刺后方可喂食。娃娃鱼一般要耗时两到三年,养到1.5公斤至2公斤重才能销售,养殖成本很高。

  “这几年,确实挺困难的,每年销售额才几十万元。不过,我和合作伙伴们一直没放弃,耐心等待市场的转机”,胡家郎对记者说,7年来,公司共投入了1000多万元,养殖技术也很成熟,不舍得就这么扔了。他同时坦言,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娃娃鱼不能盯着极为有限的餐饮市场,要“游”上寻常百姓餐桌还是很难,再降价也几无可能,“想生存下去,必须另找出路,实现产业升级”。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国内知名的娃娃鱼养殖开发企业湖南“金倪”公司经过考察,看中了老胡养的娃娃鱼,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对方每年大批量收购。老胡说,“金倪”公司以娃娃鱼为原料,开发出蛋白多肽胶囊等保健品和系列化妆品,甚至还研发出了娃娃鱼面条。以娃娃鱼脑髓提取物研制的抗癌药物,如今已在国内几家大医院进入临床试验,前景喜人。“科技创新使得娃娃鱼不再单纯为吃而养,市场潜力巨大。现在,我已经不打算零散卖了,要存起来,把每一条娃娃鱼养大、养好”,胡家郎对未来充满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