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困守 经营者“自缚手脚”

    在鼓楼步行街,沿街的商铺放着喧闹的音乐,道路上空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大街上人来人往。然而,繁华的商业街区内却隐藏着一家略显冷清的农副产品市场,这里曾是宁波市区散装年糕销售的核心,也是几十年来老宁波人置办年货的首选。如今的它已失去了往日光彩,除了闲聊的十余名工作人员外,鲜有顾客进出,与门外的吵闹喧哗形成鲜明的对比。

    “十四年前,我开始做年糕生意,正赶上宁波散装年糕市场最红火的时期。粗略统计,两个摊位每天最多卖出400公斤,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当时,海曙区的26所学校都是我的客户,摊位前更是排起长龙。”七十多岁的牟老板是这个市场里资历最深、业绩最好的卖家。十几年来,他目睹了老市场一步步没落。“如今,两个摊位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万元,每天卖出年糕几十斤。”

    在牟老板眼中,时代的进步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老一辈的经营者根本无法适应电商的冲击,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慈城镇农村发展局副局长盛佳寅看来,年糕产业绝非“死气沉沉”,只是太多的经营者走错了道路,将自己紧紧关在陈旧观念铸就的牢笼里,浪费了“宁波年糕”这个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金字招牌。

    和牟老板一样,盛佳寅面对的是相同的市场环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仿佛看到了一座高墙。墙内是无数年糕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怀着小富即安的心态,抢夺着有限的市场,盲目地展开价格战,始终无法形成合力;墙外则是一片宽阔的蓝海市场,来自上海的‘一只鼎’年糕霸占了各大商超的柜台,外地的消费者对宁波年糕的悠久历史和好口碑赞叹不绝,却只能在市场上购买带着‘宁式年糕’标签的‘赝品’。这让我感到很悲哀。”

    据记者了解,宁波的多个年糕企业聚集区已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却始终无法实现年糕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年糕企业经营者之间内耗严重,致使商家和消费者均蒙受损失。“宁波年糕的困局来源于经营者的‘自缚手脚’,他们不具备承受短期损失、开拓外地市场的勇气,只能将注意力放在压缩成本、降低产品质量上。就像井底之蛙,徒然地望着高耸的城墙,却从未尝试翻越。”盛佳寅告诉记者,“与其排挤竞争者,不如专注自己的细分领域,联手树立宁波年糕的品牌形象,免于得到‘有名无实’的评价。”

    如今,困守一隅的牟老板在春节前后的旺季忙碌一阵后,将面对长达9个月的淡季。而以义茂、冯恒大为代表的年糕企业已开始尝试突破,积极探索宁波年糕的振兴新路。这座曾经牢不可破的“围城”,似乎透出了一丝光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