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 要礼敬更要光大

    赵继承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其中一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坚守、礼敬告诉我们,不论时代、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伴随中华文明演化而积淀的传统文化永远不能被遗弃和轻视;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既要客观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要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骨气、底气说的是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能长人志、聚人神、铸人魂。归纳这些关键词的核心要义就是,传统文化要礼敬更要光大。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传统文化涵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进步,事关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事关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用好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对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大有益处。然而,受社会发展转型、思想文化多元、网络文化冲击给传承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追逐金钱名利、个人利益至上,家风污秽不正、民风俗套不淳,文明素养淡薄、道德品质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可以说与治国齐家崇礼树德、处事修身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拔了传统文化的根,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

    近几年,各地“非遗”申报成热,先圣古贤“经典游”走俏,《见字如面》《诗词大会》等栏目抢占“偶像剧”“星娱乐”收视率,尽孝道、重礼仪、讲文明等核心价值被推崇等,传统文化已经从重拾走到高举,回归和光大可期。这既有党委政府推行文化战略之功,也有群众感念传统文化之盼。文化壮国,文化育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当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不仅仅是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抢占传统文化一席之地,而是把这一席之地孕育成为涵养人民心灵、培育社会风尚、提升发展品质的“圣地”,这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眼光”。

    传承创新要并举,坚持传统性和现代性结合,盘活“传统文化搭台、经济旅游唱戏”方法路子,让传统文化有的“底气”冒“活气”长“灵气”,实现挖掘传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形式方法要讲究,不能“之乎者也”让人看不懂、听不清、学不进,要用“白话”说、用故事讲、用趣味引,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结合融入要经常,文化学习、节日节庆、文艺节目等要体现传统文化味,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融入日常生活中可见可听可学,才能在坚守中真正延续、传承传统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