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里考生 农村考生

    吕付平

    这是一场全民皆兵的战斗。

    从进入高一的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开始以各种方式给学生布道、洗礼:讲学习的方法,讲时间的流逝,讲高考的意义。这种理念式的灌输到了高二高三之后,就会变成非常现实的演练:补课、做题、模考、总结、再做题……“高中三年,是充实的三年,是神经紧绷的三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三年……”这种流行的段子体并不完全是戏谑和笑话,而是真实场景的回放。对于每一个临考的学生来说,备考的过程都是一种比拼:拼智力、体力、耐力,拼师资力量,拼后勤服务。学生、学校、家长三军联合三方联动,剑指一个目标——高考成绩。这个终极目标将压倒一切。

    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万千。十八年前,我也曾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也曾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摸爬滚打了三年。那时候的高考还是在每年七月的7、8、9三天。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个考试就成为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最主要的途径,以前是,现在依然如此。

    回想自己的高考备战生涯,那也是紧张而充实的三年。高二开始,补课、熬夜成为家常便饭;高三开始,半月一次的模拟考试成为常态。在逐渐明白了高考的重要性之后,学生们也自觉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学校和家长则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

    我当时所在的县城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镇,相比而言,来自农村的孩子在物质保障和后勤支援上就要比城里孩子差一大截。家在农村乡镇的学生,因路途遥远回家不便,学校提供的集体宿舍又数量有限,很多人从高一开始就在外租房,自己洗衣,买菜做饭,生活起居全靠自己,没喝过牛奶,也没吃过什么营养品,我就是其中之一。而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则优越了很多,衣、食、住、用等全部由家人安排妥帖,什么营养液、补脑液应有尽有。另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高考时,城里孩子的父母,都会亲自陪考,考前考后都会给孩子一些建议、鼓励。而农村孩子的父母一方面因为距离远无法到现场陪考,另一方面也因文化水平及见识局限无法给孩子更多的参考和建议,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显得内敛而低调,甚至不易觉察,因此关于读书的事情基本上靠孩子自己去把握和解决。自强、自立是农村孩子必备的一项生活和学习技能。

    记得当时考完第一科语文后,我还回到住处,和租住在隔壁的同学一起买菜做饭吃,然后又开始准备下一科目的考试。因为少不更事,父母又离得远,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我反而得以轻装上阵,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最后考上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学校。多少年后,我陆陆续续知道父母因为我当年高考也是牵肠挂肚数夜未眠,只是我当时不知道罢了。而我同班的好些同学虽然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因为受到太多关注经受太大压力而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有的人不得不选择复读,期待来年。

    现在,我大学毕业已经十四年了,转眼之间人近中年。当年的高考已远去,但是它让我从农村走进城市,并留在城里安家立业,完成了可以说几辈人的一个愿望,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一直对高考抱有一份敬畏与感恩。

    如今大学资源越来越多,高考上线率越来越高,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希望参加高考的每一个学子,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希望他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他们的所有努力,都能够开出丰收之花,打开老师的笑容,解开亲人的愁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