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屺瞻的意义

朱屺瞻先生的绘画作品
(方向前 供图)
​朱屺瞻先生(方向前 供图)

    朱屺瞻(1892—1996),名增均,号起哉,二瞻老民。江苏太仓人,斋名梅花草堂、养菖蒲室,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二渡日本学习西画,上世纪50代始转攻中国画,融会中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个人风格,为近代海派大师。   

    方向前 

    作为近代海派画坛的一代宗师,朱屺瞻在近百年中国画坛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其艺术价值对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近现代中国画坛可谓百花齐放,大家辈出,是中国绘画史上成就最高、画家最多、风格流派最丰富的时代。朱屺瞻是一位从西画“胎化”而来的中国画大师,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屺瞻的中国画大量融入了油画的语言,给明清以来重“四王”“四僧”的中国画坛带来一股强烈的“西风”,推动了“传统派”的创新发展,这是朱屺瞻对中国画的一大贡献。朱屺瞻从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梵高、马蒂斯等艺术家那里受到启发,把油画中的简练、浓郁、厚重、写意等技巧融入中国画,作品具有大气淋漓、用色浓重、充满激情之特点。一位美国藏家在美国旧金山朱屺瞻书画展览会上曾对屺老说:“朱先生的画,与某些西方现代派大师如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相通。例如把蓝色的花抽象成为一个圆圈,十分生动传神,但您画的又的确是传统的中国画,用的也是传统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所以您走的是一条新路。”

    在二十世纪流派众多、风格类型各异的中国画画坛中,朱屺瞻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均属大写意一路,但又与“吴齐黄潘”传统四大家不同。“四大家”走的是中国文人式的纯传统笔墨,在传承前人笔墨底蕴的同时,更多地讲究“画外功夫”,重视学养等等,而朱屺瞻先生对传统绘画的研究学习,以明清为主,同时也揣摩宋元的作品,他师前贤,更重造化,得力于外出登山临水,同时更多地受西洋画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与传统“四大家”相比,在中国绘画审美内涵“厚、重、拙、气”诸方面,显然超越了他们。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少了一些文人绘画的内涵及“书卷味”。

    要理解朱屺瞻先生的绘画艺术,必须了解他的审美理念。屺老曾在《癖斯居画谭》中讲到:“我谈气、力、势,追求厚、朴、拙。”这是朱屺瞻先生绘画艺术的核心。在他的绘画笔墨语言中,“厚、朴、拙”是形式和手法,最终表达“气、力、势”的作品内涵。“气”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一个核心,被称为中国画“六法”之首。当代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赞叹朱老画作“有奔腾澎湃之概,一泻千里之势,使我犹如渴饮琼浆,饥餐瑶席,其称心快意之感莫名可状。”对此,朱屺瞻先生也有过自我评述:“驱笔之际,有我一贯之气在。笔贵有力,力贵有势,势由气生,因势利导;无气无势,亦就无动,无动亦就没有生命。”

    《癖斯居画谭》既是屺老一生绘画实践的集成,也是他对绘画艺术审美理念的总结。在生活中,屺老爱天真之美,爱自然不伪,爱简单朴实。他有句名言:做事要顾人,艺术要从己。在生活中,他最喜欢昆曲,也喜欢老子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他绘画中的“拙朴”“天真”“简单”“野趣”都是信手拈来,自然流露,极具生命力和时代感。

    朱屺瞻活了105岁。有人说,屺老身上有两个谜:一是他的养生之道,二是其无穷的艺术创造力。1981年屺老90岁时举办画展,他告诉大家:趁他还年轻,要多走走,多看看,多画画。要知道90岁时搞过画展的,此前只有齐白石和黄宾虹两位。此后,朱屺瞻远渡美国旧金山,为机场作巨幅作品,又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举办展览、讲座,接受电视采访等,俨然成为画坛的“国际巨星”,90多岁高龄画家的惊人体力和艺术生命力,在画坛实为罕见。

    关于朱屺瞻的书法,关山月先生曾有评语:“屺老的画之所以笔力雄健,也同样得之于他的书法功力。他初学颜楷而后广泛涉略魏碑,他把魏碑的奇趣注入笔下,使他的画法苍劲雄健,凝重沉着而又藏巧于拙,淳朴古雅。”屺老的书法与画面十分协调,魏碑的厚重与苍茫之感,令其作品更显个性和风格,“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正如他自己所说:“怀素论书云,东却西,南又北,倒还起,段复续……有来有去,相反相成,而驱笔之际有我一贯之气在,故变而不乱,是作书一法,何尝不是作画之一法。”

    朱屺瞻作品的市场表现,在世时就十分受欢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经常出现屺老的作品,而且价格较高。如1994年佳士得拍卖,山水《斜照江天》12.65万港元成交,1995年苏富比拍卖,《水仙图》3.45万港元成交。在当时这个价格与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并起并坐了。近几十年来,朱屺瞻画作的市场相对疲软,当今市场追逐吴湖帆、溥儒之类细笔传统绘画,而屺老这类粗笔不被市场欢迎,相比较而言,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稍工一类作品,走势稍佳。但朱屺瞻作品真正体现其艺术价值及个人风格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所创作的“厚、重、拙、朴”之精品。影响朱屺瞻作品市场的因素除市场审美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朱屺瞻在世时影响巨大,索求其作品者众多,这样避免不了有大量的应酬之作出现,影响了其市场价值。从近五年朱屺瞻作品拍卖行情看,精品价格相对较好,但从其艺术水准和地位看,远未达到大师的价位。

    2012年嘉德春拍,朱屺瞻几件拍品:1958年作山水《旱桥》精品之轴149×68cm,35万元起拍,149.5万元落槌; 1963作花卉《红荷》,119×44.5cm,8万元起拍,25.3万元落槌;1985年作花卉《牡丹灵石》137×68cm,20万元起拍,48.3万元收槌;1993年作《晴峦集翠》205×69cm,50万元起拍,86.2万元收槌。

    朱屺瞻是一位全能画家,山水、花卉、人物、书法俱能,尤以山水、花卉闻名。偶作人物也极具风格与气度。2017年上半年荣宝斋(上海)拍卖,1974年作的2平尺《钟馗》,估价3—5万元,最后以34.5万元成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