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文化礼堂上演的精彩文艺节目。(周衍平 摄) |
本报记者 董小芳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前不久,在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全省评出50个“示范文化地标”,我市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文化礼堂、宁海县长街镇对岙洞村文化礼堂、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文化礼堂、鄞州区塘溪镇童村文化礼堂、余姚市陆埠镇袁马文化礼堂等5家农村文化礼堂榜上有名。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农村文化礼堂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我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900家,建设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已成为构筑农民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社会管理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农村文化礼堂在管理、内容、功能等方面也不可避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让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成为乡风民风的文明助推器,宁波在不断探索。 一则提案: “搅活春水”面临四个难题 在今年年初的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民盟市委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 “文化的兴盛和繁荣,理所当然包括农村文化。而农村文化礼堂正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民盟市委会秘书长陈化贤说。目前,我市文化礼堂内涵建设还面临一些难题。调研中发现,有些农村文化礼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办喜事,偶尔有一些送戏下乡、节日村民活动等,功能少且相对单一,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解决。 经过大量调研,民盟市委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中提出,让文化礼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改善和解决。 首先是资金投入。《建议》认为,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对于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后期维持正常运行将面临很大困难。 以慈溪市白沙街道某村文化礼堂为例,其2016年度共开展宣讲教育5次,文化文艺活动7场,志愿服务3次,民俗礼仪活动3场,全年共计开展活动18次,比2015年增加3次,活动总支出增长4.5万元。可见,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日趋完善、活动数量的逐年增加,相关经费也在不断增长。 其次是工作机制。文化礼堂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文化思想阵地的资源整合问题,有利于把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门类众多的农村发展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整合。但是,有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有待理顺,政府层面文化产品和服务“配送”机制尚未健全。 三是内涵建设。调研发现,个别文化礼堂流于形式的问题依然存在,单纯依托村级力量无法支撑起各类活动。同时,各地在活动、项目、仪式的组织安排上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有的活动安排过于频繁、密集,而有的则显得单调、冷清。此外,文化礼堂活动的参与群体有些单一,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结构特征,来策划和运作文化礼堂的活动,也值得深入探讨。 四是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匮乏是文化礼堂建设尤其是后续运行的严重制约因素,专家指导队伍的匮乏影响了文化礼堂内容的提升和特色的打造,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其工作积极性和持久性不足,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也有待提升。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评价一个文化礼堂运作的好坏,最直观的标准就是‘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在’,这其中每一项都涉及‘人’。”陈化贤说,目前不少村里都是聘请年龄较大、热心文化活动的人来暂时承担文化礼堂管理员职责,缺少一支充满活力且相对稳定的队伍。“同时,活动也不够丰富多样。应该通过文化礼堂这个载体,把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公民道德建设推广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参与到文化礼堂内涵建设中来,使其真正发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探索创新: 群众当主角才有生命力 宁海县长街镇对岙洞村,老知青殷志宏正在为村文化礼堂知青纪念馆的建设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从杭州来到对岙洞村。殷志宏说:“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村文化礼堂的落成,让我真正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1964年,殷志宏和其他39名知青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对岙洞村插队。那段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的岁月,不仅深深刻在了知青们的心头,也成了对岙洞村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烙印。2013年,全市开始大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知青文化就成了对岙洞村文化礼堂的主题。 知青大舞台、知青食堂、知青纪念馆……角角落落皆是时代文化的印记。除了这些硬件设施,今年年初,长街镇还策划了以“挖掘知青文化,助推寻根文化”为主题的知青文化节,内容包括歌唱、舞蹈、诗词、书画、演讲等文化艺术展示。 在对岙洞村文化礼堂内,还有一个村民喜欢逛的角落——村史馆。螺蛳、鲫鱼等村里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考上大学的孩子和长寿老人的照片简介,自家房子周边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等,都能在对岙洞村的村史馆找到。 “找准地域特色,主题与村民密切相关,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有。让村民唱主角,才能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长街镇宣传委员季增强介绍,在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的基础上,长街镇还通过挖掘、培育等方式,组建起舞狮、舞龙、打鼓、手工艺、书法等多支文化队伍,今年共组织活动15场,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样当选全省“示范文化地标”的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文化礼堂则“主打”葛洪文化,硬件上的葛洪文化纪念馆、葛洪养生馆、抱朴讲堂、葛洪健身长廊等,软件上的葛洪文化节、重走葛洪养生古道以及每周的葛洪养生拳培训等等,通过一条线,将整个村串联起来。同时,百姓大舞台、春节联欢会、菖蒲雅集、戏曲晚会、卡拉OK大奖赛、葛洪养生术、村歌、篮球赛等文化活动全年安排紧凑,使村民在文化的创建中找到了自信,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促进了乡风文明。 除政府主导之外,个人性质的文化礼堂也在探索中崭露头角。 2016年年初,在宁海县委宣传部和跃龙街道的指导下,位于宁海屠岙胡村的同乐园通过改建场所、添置设备,成为全县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建设的规范化农村文化礼堂。兼具舞厅、讲堂等功用的多功能厅,藏书量3000余册的藏书阁,还有丝弦乐队、时装表演队、乒乓球队以及四季飘香的小花园……秉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理念的胡教明,认真经营着这个文化礼堂,让周边村民也乐在其中。 宁海县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了“十三五”总体规划,把其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及传统古村落开发保护之中,并强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资源,做到“一村一品”。同时,大力推进“百姓大舞台”、政策宣讲、村庄节庆、志愿服务等礼堂文化活动,吸引群众自己组织、自编自演,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档次,努力拓展文化产业空间。自2016年7月以来,已开展“百姓大舞台”300余场,受惠群众15万余人次,截至2017年10月,各类讲堂累计授课1600多堂,受众人群6万多人次。 值得期待: “云服务”实现菜单式配送 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不断推进,承载着群众精神文化寄托的文化礼堂已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那么,我市文化礼堂建设的“明天”有哪些值得期待? “给乡村增加活力,提升群众整体的文化、文明素养,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欣喜的是,我们宁波一直在努力。”陈化贤说,今年9月底,市委宣传部针对《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给予了答复,里面提出的几点很值得群众期待。 “答复”中提到,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市文广新局等单位的配合与支持下,整合市演艺集团、市文化馆、市体育总会等公共服务资源,着手创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农村文化礼堂“云服务”。通过云平台对接供需双方,推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协调对接好基层“要什么”和部门“送什么”“怎么送”“何时送”的问题,丰富农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在文化礼堂活动安排上进行统筹,将主题内容相关或相近的文化活动集中在一个中心文化礼堂举办,其他相关农村文化礼堂共同参与。协调好各文化礼堂的团队建设,做到各有特色,避免同质化。 今年上半年,市委宣传部积极推动高校结对农村文化礼堂服务政策,由高校选派专家对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指导。暑假期间,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深入象山、宁海、余姚等地农村文化礼堂服务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我市将持续扩大高校的参与面,完善专家库,提升专家数量和服务品质。 同时,我市还将加强农村文化礼堂专职文化员队伍建设,提升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持久性和专业性。在现有志愿者队伍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支管理有序、服务专业、覆盖面广的农村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 坚持不懈才能久久为功。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家”,才能促进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道德修养的提升,促进乡风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和活力。 农村精神家园建设 需要各方助力 从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文化礼堂在我市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至今已有900家之多。这些矗立在田间地头的文化新地标,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集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社会管理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我市农村文化礼堂也不可避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今年年初,民盟宁波市委员会通过调研,就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出一揽子建议。而市委宣传部于今年9月作出的答复,则让我们看到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值得期待的“明天”。 在有些村,单纯依托村级力量无法支撑起文化礼堂的各类活动。针对这个问题,我市开出的“方子”是:整合市演艺集团、市文化馆、市体育总会等公共服务资源,创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农村文化礼堂“云服务”,通过“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丰富农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如何让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在全省50个“示范文化地标”中占有两席的宁海县给出的回答是:“找准地域特色,真正让村民唱主角,从根本上调动群众积极性,实现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有。” 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使我市的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体现村庄灵魂和传统美德、让乡愁有所寄托的精神家园。 (王芳) 制图:金雅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