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我们不是已经全盘西化了吗?还讲什么中国的文化自信?我们穿西装、吃西餐,我们乘坐的飞机、高铁,使用的手机、电话等等,不都是源自西方吗?各个民族的文明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可以说“胡化”,我们许多蔬菜水果源自当时的西域;我们也可以说,日本、韩国和越南汉化、唐化;也可以说,现在的西方正在中国化,因为我们的日用产品,包括具备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不断出口到西方,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创造”。把文明的传播、相互引进借鉴和全盘西化混为一谈当然是错误的。全盘西化的本义不是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而是指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传统,企图变成另一个国家的翻版,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参与世界性交往,但中国仍然是中国,中国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陈先达 把垃圾分类转化为一个利益相关议题,使其与每个个体的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是促进垃圾分类的重要秘诀。日本东京就是通过这一逻辑促进垃圾分类成功实施的。50年前,东京的垃圾只能填埋,并且只有一个处理厂,后来决定每个区产生的垃圾由本区处理。但是,在每个区建设垃圾处理厂的方案,曾遭到居民反对。有些区打了10年官司才开始建设;有些工厂和居民开了100多次说明会,并通过长时间平稳运行、信息公开、邀请居民参观等努力,才收获市民的信赖。当前,东京每一个区几乎都拥有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这样的努力,直接将垃圾问题本土化、地方化和邻里化了,塑造出来的是较为理性、平和的利益相关者。实践表明,建立在利益相关者之上的治理机制,往往是理性、持久的。 ——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 中国文化复兴需要放在人类有史以来重大的转折关头这个大背景下来讨论。打个比方,以前的万年就像在大江大河里行船,以后的万年则是在海洋里行船;以前的思想、经验是大江大河的思想、经验,今后的思想则是海洋的思想、经验。我们现在处于江河的出海口,江河与海洋都是水在流动,但江河里水的规律和海洋里水的规律有本质不同。江河再宽不过数十公里,波浪再高不过数十尺,且总能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水天一色,以哪根树木为参照?如果东西方各自按照以前的思想,会在水向东还是向西流上争论得不亦乐乎,但跳出来看这都是片面的。中国文化复兴意味着在新时代、在浩瀚的海洋面前,以前基于大江大河的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需要变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鞠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