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丝草帽:飘在头上的“彩云”

农妇们喜欢聚在一起打草帽
打帽人向收发站缴帽
位于长河的“余姚私立草帽业小学”

    桑金伟 文/摄        

    百年前,欧美国家的派对,常常被云朵般的帽子所掩映。西方的淑女名媛选择夸张的帽子来展示自己的高贵身份,不管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抑或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都喜欢戴金丝草帽;无论是法国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还是立体主义画派创始人毕加索,都画下了大量戴帽子的人像,其中不乏戴金丝草帽的。

    金丝草帽之所以尊贵,首先源于它的材质。草材抽取自菲律宾野生棕榈树叶中的筋,色泽淡金黄,粗细均匀,软硬适中,清洁光滑,富有弹性,韧而抗折,每根长约1.2米,是编织精细物的天然好料。只是太细,编织时比其他材质更费时费神,而细恰又是它的优点之一。

    能编织草帽的草材很多,如蒲草、麻、麦秆、咸草、龙须草、稻草芯等至少十几种,而在浙东一带用席草(即蔺草)编帽最常见。如果说这类的草帽多为体力劳动者所佩戴,那么金丝草帽多为有闲的雅士淑女所装饰。

    金丝草帽之所以尊贵,更是由于它的精良制作。工序大致如下:拣草(分拣)、检草(检查)、编帽(编成坯帽)、缴帽(编好缴付)、剪帽(剪去坯缘余草)、漂洗、晒帽、磨帽(用磨帽石磨)、烫帽(用熨斗烫平)、修帽(修边)、装帽(包装)。其中编帽是关键环节,需要在千千万万的编帽人家中完成,而其他工序均在帽厂里完成。

    金丝草帽之所以尊贵,还与较高的准入门槛有关。在加工金丝草帽之前,三北妇女多会编织,但会编其他草帽的不一定即获编织金丝草帽的许可。欲编者必须先取得金丝草料的“发放证”(家乡称其为“执子”),凭证到收发站先领取定量的金丝草,编成后上站缴付坯帽。坯帽验收合格,再付劳务费。

    我的母亲有双巧手,年轻时与其他村姑一样善编金丝草帽。先父早逝后,家道骤然中落,母亲有6个子女,仅靠她的“小工资”,入不敷出。坚强的母亲白天认真上班,下班忙理家务,晚上打金丝草帽,以补贴家用。她打金丝草帽难免停停打打,不打时就用毛巾盖在帽上,怕我们弄脏它。

    草帽属草编,草编的历史可追溯到河姆渡时期,甚至追溯到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据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汉唐时草编十分普遍,特别是分布在长江流域的草编很具特色。浙江是草编大省,1915年宁波草编工艺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金奖,以后又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这使宁波草编享有盛名。19世纪20年代,宁波金丝草帽开始出口,它成了我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

    1923年,长河帽商陆志尧从宁波永兴洋行引进金丝草,由陆志尧妻和其他10余个妇女试编,取得了成功。1925年永兴洋行遂将从菲律宾购来的金丝草,发放给宁波西乡和长河(原属余姚,现属慈溪)一带妇女编织,果然编出了一批“轻若云、亮似金、细如帛”的金丝草帽,很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于是打金丝草帽的人增多,本国商人和外商竞相经销。永兴洋行即法商永兴洋行,总部设于巴黎,1869年在上海开设分行,后增设于甬,原址在今宁波永丰桥江北侧的桥堍附近。

    傅其霖开设的坤和出口行是上海首家以草帽出口为业的华商。1917年,傅其霖开始与英国客商建立关系,直接对英出口。1925年在宁波城区、海门、余姚设有帽行,草帽出口业务发展迅速。傅其霖,宁波镇海人,曾为第八任上海总商会会董。其他经营草帽业的华商还有联昌、江泰、瑞和、兹丰、福隆等。

    宁波西乡在明代时已是宁波最富庶的区域之一,古林、鄞江一带盛产蔺草,蔺草编织特别有名,有“东乡一株菜,西乡一根草”之说。相比之下,当时的长河一带,土地成陆年代短,可耕地少,穷苦的移民多,没有好的特产,要比宁波西乡贫困。我相信,不是宁波西乡妇女不会打金丝草帽,而是不愿放弃自己得心应手的蔺草产业。而长河人学会金丝草帽编织,如获至宝,成为奋斗的一条门路。

    长河金丝草帽很快出现了兴旺的局面。美商中方代理人沈德佑也于1925年在长河开设坤和金丝草帽行。据载,这一时期余姚全县约有2.5万户人家、7.2万位妇女从事金丝草帽为主的编织,年产金丝草帽120万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百姓的贫困状态,当时的长河有“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编帽人”的雅说。

    每顶金丝草帽报酬为3-4银圆,折合成大米40多公斤,每位妇女每周能打2-3顶草帽。这对贫苦百姓来说,真是好行当,大大超过了农业收入或纺纱织布的收入。吃苦耐劳的农妇们总是起早摸黑地打,打毕即去缴帽,缴后随即领料,领到立马再打,没有空闲。幼时我去外婆家,每每能看到这番情景,3个舅妈也总是这样。

    20世纪30年代初,长河草编妇女还用自己的双手“编”出了一所“草帽业小学”,至今仍被称颂。当时,草编妇女深感自己无文化的痛苦,决心要让子女读书识字。草编妇女将打帽赚来的钱,一点一滴汇集拢来,创立了“余姚私立草帽业小学”,它是“草帽人”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

    1937年抗战爆发,海运阻塞,原料中断,外销停滞,使处于辉煌时期的金丝草帽业几乎停顿。1949年后,草帽编织业获得了新生。1954年,在长河承福庵原坤和帽行所在地,正式成立“余姚县供销合作社草帽经营部”,1955年改名为“慈溪长河金丝草帽厂”。1956年,在浒山收发站和长河、天元、周巷3个草帽社的基础上,新增逍林、泗门、观城收发站和8个流动点,并在多地举办编帽训练班,为以后生产奠定基础。草帽也逐渐由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独家出口。1959年改名为“慈溪金丝草帽加工厂”,1979年改名为“慈溪金丝草帽厂”,系县属国营企业。

    1981年长河金丝草帽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1990年草帽生产规模为浙江省首位,据全国第11位,出口创汇200多万元,占全国草帽行业出口创汇额的35%。

    金丝草帽主销地是美国,其次是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士、英国等。尽管在我们的帽厂里,金丝草帽已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但出口时仍属毛坯,金丝草帽到了国外,还要深加工,外加倩丽包装。飘在欧美人头上的一朵朵“彩云”——金丝草帽,其实是“二内一外”的三次加工品,但基础是千万打帽妇女的手工劳动。据说曾有美国客商怀疑金丝草帽并非手工制作,而是机械化生产的。为了释疑,金丝草帽厂曾邀请美国客人来参观并摄像,最后他们叹服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