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身养德 温其如玉

叶亦荣在工作中
(图片均由叶亦荣本人提供)
一万元收藏的原石,卖了16万元。

    本报记者 崔小明

    通讯员  黄浓珍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宁海,有位叫叶亦荣的藏家,将淘玉、藏玉、琢玉、赏玉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真假难辨的市场中,他以玉修身,坚守情怀,赢得业界尊重。

    叶亦荣是宁海县力洋镇文正村人,与玉结缘已经十六年。此前,他曾钟情于古陶瓷,也爱上过古玩。十多年前,他在网上结识了几个玩玉的朋友,闲暇时间跟着他们买料、把玩、鉴赏。或许是玉石的坚韧、圆润、含蓄的特质契合自己温和、细腻、内敛的秉性,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深陷“玉”中,不能自拔。在收藏界兜兜转转十几年,叶亦荣确认找到了“知己”和值得为之追求终生的事业。当时叶亦荣还开着一家手机店,但他一有空,就跑到宁波、苏州、上海等地,泡在古玩城或是玉器市场,不知疲倦地淘玉,虚心向玩友们请教。看得多了,学得久了,叶亦荣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甚至和一些远在新疆的玩友成了朋友。不久后,叶亦荣毅然关掉手机店,全身心走进了玉石世界。

    玉石行业水深人杂,鱼目混珠,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玩玉的人首先要学会辨别玉器的真假。作为一个门外汉,叶亦荣最初也交了不少“学费”。他通过可靠渠道,高价买进真玉,然后请教有经验的玩家,再收集一些假货,对真玉与假玉进行对比、研究,细细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渐渐地摸到了一些门道。如今他对真假玉石只要扫一眼、摸一下,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叶亦荣说玉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其实就是翡翠,好的翡翠颜色正,种水好;软玉就是和田玉,讲究的是密度、纯净度和油性;随着对玉的了解,叶亦荣发现自己对和田玉情有独钟,于是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和田玉的产地、品种等情况。

    “玩玉的一大乐趣就是‘捡漏’。”叶亦荣说。捡漏是古玩界的一句行话,指的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不知情。但“漏”却不是那么好“捡”的。2011年,叶亦荣在宁波的一家古玩店,相中了一块清代的玉扳指,不仅玉质干净,而且用手一摸,细腻油润,一看就是好东西。老板叫价6000元,叶亦荣嫌贵,当时没有买。但晚上回到家,叶亦荣失魂落魄,茶饭不思,一个晚上没睡着。过了两天,叶亦荣又去了趟宁波,那个玉扳指还静静地躺在柜台中。他这次没有犹豫,把扳指带回了家。不到两年,这个玉扳指被一位爱玉的朋友以8.5万元的高价收藏了。“并不是什么玉都可以买,都值得收藏。买到好料看眼力,藏住好料看修养。”叶亦荣讲起了自己的收藏心得。2008年,叶亦荣花一万元从新疆玩友手中买到两块和田玉料。当时,他看中的只是其中一块鸡心状的只有12克的原石。这块玉料古朴圆润,通体金皮包裹,品相完美,没有一点杂质,是和田玉中的上品。多年来,很多买家出高价想从他手中买走,他都不舍得。2016年,因为要买房,他决定忍痛割爱。陕西宝鸡一位玩友在网上看到后,非常喜欢,专程来到宁波,一探究竟。当他看到这款和田玉后,激动得手都发抖。第二天,两人谈好价钱,这位玩友出资16万元,将这款和田玉买下。这是叶亦荣出手的克价最高的和田玉。

    近年来,叶亦荣不再满足于藏玉、赏玉、卖玉,而是学会了琢玉。他说市场上假货太多,深度加工后的和田玉真假难辨,但原料相对比较好辨别。于是他不断收藏玉料,买来机器设备,自学雕琢技艺。近年来,他一有空就窝在工作室里或切或磋,或琢或磨……一件件精致的玉佩、古朴的挂坠从他手中诞生。叶亦荣说,干了玉器加工活,他深深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这些年,随着和田玉的价格持续上涨,和田玉的造假到了疯狂的程度。同为和田玉,产地不同,质地悬殊。新疆和田玉温润如脂,拿在手上把玩,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而俄罗斯、韩国和我国青海等地的和田玉,价格只有新疆和田玉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有些不法商贩甚至一些名家,受利益驱动,将山料(山矿出的)通过做皮染色来仿冒新疆和田籽料(河床出的)坑害消费者。叶亦荣说,他和大多数同行对此深恶痛绝,积极抵制。他说,玉石是大自然的精魂,自古以来,玉总是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象征高洁的品行,寓意着吉祥、美好和温馨。他和很多玩友彼此靠诚信往来,支持不满意退货。在买卖过程中,即使双方从未谋面,也没有其他约束手段,如果收到玉石后不满意,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货款都会如数退还。十几年来,他和玩友们往来的生意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货到不付款”或者“卷款逃跑”的事情。

    《国风·秦风·小戎》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叶亦荣说,和玉打交道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像玉一样的人,宽厚、温和、沉静、淡泊,希望喜欢玉的人越来越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